校园纵横

不管有什么梦,路都在脚下

作者:钱漪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5-06-05

字体:

分条缕析

 本站讯 实习、求职、就业不仅是应届毕业生应该关心的问题,而与所有终将离开大学校园这个避风港、直面社会生存压力的每一位学子息息相关。6月4日晚,由就业指导中心主办、外国语学院团委承办、外国语学院研究会协办的“行远思恩,梦想起航”毕业生教育活动实习专场在外国语学院院楼顺利举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孟凡、团委副书记王明峰出席本次活动,还邀请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师振华前来指导。

本场交流活动邀请到的分享嘉宾有新闻传播2011级王来、英语2011级周欢、海洋技术2011级张克晗及医药学院2007级本科生、2012级研究生宋龙。四位嘉宾就实习经历经验分别进行介绍和交流。

医药学院2012级研究生宋龙首先进行简短精悍的经验分享。他笑着表示起先排斥笼统的经验交流会,“没有任何人的路可以重复,但实习经验值得借鉴。”宋龙认为找工作之前尽可能多做兼职、多投简历,得到更多锻炼机会同时积攒经济基础。他也因犹豫去留,难以抉择就业地而彷徨,曾半年来回成都和青岛六次。经过挂职工作体验过公务员生活后,他首先被分配到广西食药监局,后决定在广西公安厅就职。他总结道:“一定坚持自己喜好,找工作是考验毅力的过程。”

英语2011级周欢和新闻传播2011级王来分别对实习经历做详尽总结分享。周欢介绍自己首份实习工作为中国日报网翻译,相对来说工作时间灵活,“利用琐碎时间,课余时间里锻炼翻译能力。” 在短时间内使其快速成长学习是在北京市外事办公室信息中心,APEC项目组注册中心志愿者管理的工作,“你不会被认为是个学生,你是以一个外交人员的身份跟他人打交道。”在地产公司实习的经验里真正明确方向,“提前发现这类工作不够适合自己,与其毕业后去探索,不如节约时间尝试实习。”她表示,同学们需要明确实习目的和方向,实习虽不同于正式工作,但从事基础工作不妨碍汲取经验。多思考多学习多挑战,抓住有价值的实习机会,才能丰富经验和阅历。实习的意义在于,知道自己对一类工作喜欢与否,适合与否。 

    王来在初入大学就开始想走出校园,尝试实习,最初想从实习中收获对优秀记者的认知。大一在香港《文汇报》青岛站学习到新闻采写能力,“实习中受挫,让我知道充分准备很关键。”她在大二用心充分准备如愿进入湖南卫视实习,尽管工作琐碎,不被重视,但坚持和踏实让她脱颖而出,并获得跟着老记者跑新闻的机会,从可以协助编写导播稿到采编到上镜,认真扎实是机会的敲门砖。王来表示,初入实习是枯燥的,艰苦但乐在其中。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王来一次地铁上发现一张招贤纸条,偶然得到进入百度的实习机会,而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她表示百度让她有强烈归属感,感受科技力量的同时学到严谨的工作作风。她给学弟学妹们传授见解,“第一份实习并不那么重要,只要踏出第一步,任何工作都值得,总会有收获。”实习可以培养态度,责任心,恒心,耐心;为工作打下基础,学习必备技能。而王来的初衷仅是希望体验更精彩的人生。

海洋技术2011级张克晗首先介绍获取实习信息渠道,他认为最有效为他人推荐,以便获得第一手信息。“什么是好的实习机会?只要拿到OFFER都是好的,因为都能够有所得。”他说。谈到选择实习企业,他认为小公司更看重个人才能,更容易被发掘,劣势是知名度低。大公司制度规范,做法严谨,却难有个人能力的发挥。在海运龙头马士基近两年的实习中,他学到脚踏实地和平心静气,他建议同学们平实注重通用技能的锻炼和培养,“企业想知道的是你是否适合这个职位,并非你是怎样的人。”并以“挑战就业潜能,赢在就业起点”为祝福语作结。

阵阵热烈掌声中,分享活动圆满结束。

文:钱漪    图:钱果立

分享经验

娓娓道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