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赣榆区海洋与渔业局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达成合作意向,该校最新研究成果牡蛎新品种“海大1号”将在赣榆进行试养和育苗。
长期以来,赣榆作为牡蛎养殖区,养殖的牡蛎长期以来依赖购买山东沿海的野生苗种,存在苗种参差不齐、混杂、品相差和多病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牡蛎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为此,该区积极与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接,依靠科技谋发展。近年来,赣榆区一直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保持产、学、研合作,有力促进了该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由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李琪院长带领的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贝类遗传和育种工作,近几年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选育出经由国家农业部认定的第一个牡蛎养殖新品种“海大1号”,该品种具有肉色好、出肉率高、生长速度快、壳形规则整齐等特点。“海大1号”在赣榆进行试养和育苗,不仅能解决全区苗种紧缺的问题,也将带动近海万亩牡蛎养殖,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
据介绍,从外表来看,“海大1号”这一最新的牡蛎品种,和市民在市场、饭店里常见的牡蛎没有太大区别。其特殊性在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新品种牡蛎的生长速度要比普通牡蛎快20%以上,而且长成的牡蛎“身材”匀称、卖相好。目前,“海大1号”在山东、辽宁等地取得了良好的试养效果,平均亩增产24.6%,新增产值1700多万元。
记者:徐理想 黄波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