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讲述
本站讯 5月30日上午,文学与新闻学院名誉院长王蒙率著名诗人周啸天、叶延滨、高伟与光明日报记者单三娅客座文新院楼,出席诗歌沙龙,畅谈诗情。本次活动由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国学社与文新学院学生会共同承办。
谈及当代年轻人身未老、心先老,几位老师表示,要具有纯真而富有激情的心态。王蒙说,要对生活充满兴趣,从平淡处着眼生活会很平淡,再著名的人物也是一日三餐,从多方面着眼,中东局势、足底按摩都可以成为诗的题材。要在看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即便看到的是阴谋诡计,也能从中发现善良。
叶延滨说:“我不同意你们都老了。”他回想起自己的十八岁:在校成绩很好;文革第一个被揪出来的是父亲;叫了三个同学,从西昌徒步六千七百里进北京,一趟车不坐,一个酒店不住;接下被抄家后仅剩的父亲在成都大学当校长留下的四十二本笔记。“这算是我的一件最成功是事。”他说:“四十岁以前一定要做一件让自己满意的事请。把想干的干成了,其他都放一边。”四十岁以前为人生做加法,四十岁以后做减法,让生活变得简单。王蒙也幽默举例,一次在维也纳开会,碰到一个德国汉学家专门研究三十六计,会议一结束就抓着我的手问:“王先生,你刚才发言是不是用的釜底抽薪?”“中国讲谋略,但是早上起床三十六计,晚上睡觉七十二计,第二天一睁眼一百四十四计,谁受得了?生活要简单。”
谈及当下诗的教化作用,周啸天说:“我认为诗的教化主要是审美教化而非思想教育。”“诗惟恐其不好也,不必出于己。好诗惟恐其不传也,不独为己。”作品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的。王蒙表示,现在,不仅仅是文学,不只是诗歌,整个世界都在面临现代化的问题。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就像让一个研究探月的人读写月亮的诗,真正的月球和诗中的月亮是差很多的。很多科技还不能解释的东西,才是浪漫诗情所在的地方,就是古时候写了那么多关于月亮的诗。
王蒙说:“现在都讲大众和民主,但是诗的大众和民主应该是大家都有机会接触好的作品。现在文学面临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混淆的问题。” 古代没有电也没有网络,靠孔夫子和诗经传道授业,现在有很多流行的东西和成功的人。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古代的一系列诗词都是精英文化,今天的网络写手年薪百万千万,但成功人士不等于社会精英。高伟说:“诗本来就不是喧哗的,现在退潮了,退回到精英文化的位置上是合适的,谁看到交响乐是普及性的?但是对于读者,他们能在诗中的得到巨大的乐趣。”
在问答环节,老师和同学关于汪国真的诗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怎样拥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进行了探讨。王蒙说:“急流勇退古来难,心未飘飘身已还。”他打趣道:“品牌有时会将人罩住,如果我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也许几年都写不出作品。”面对同学提问每次写诗都沉浸在情绪中两三天难以自拔。高伟说:“诗歌的产生就是有非说不可的情绪,每种情绪都是生命都要好好体验。”周啸天说:“诗歌是一种释放,释放到位了就会平静。诗歌是对自己的交代,若不写,则生命不安。”
诗歌沙龙结束后,叶延滨和周啸天在文新学院院楼进行了题字,赠与文新学院。
文:芦泉宏 图:韩凯
交流问题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