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15年1月29日,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14理事会会议暨学术年会召开。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理事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闫菊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理事或理事代表也出席了理事会会议。
1月29日上午,依据“中心”章程,理事会会议根据“中心”重大任务以及理事单位人事变动,审议调整了中心理事长、理事单位及中心理事。中心新任理事长、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教授首先对各位理事及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他表示,“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协同体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稳步有序的向前发展。2014年“中心”围绕“透明海洋”重大任务,取得了突出进展,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中国海洋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中心发展,将中国海洋大学的资源有机融合到中心的建设中,各理事单位应抓住机遇、齐心协力积极推动中心的快速发展,为国家海洋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心”主任吴立新院士做2014年工作进展报告。他首先对“中心”做了简要介绍。“中心”以国家海洋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影响国民经济的重大海洋科学问题为目标,紧紧围绕将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建设成“透明海洋”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在协同机制、体制改革、海洋观测、探测和预测的关键技术发展,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观测网和预测系统建立, 海洋多尺度过程演变及其气候与资源效应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海洋中尺度运动,深海热量传递与全球变暖、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等理论研究,多尺度潜标、水下机动平台、卫星遥感观测的海洋观测技术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与会理事及理事代表讨论热烈,充分肯定了“中心”2014年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与会理事单位纷纷表示“中心”发展面临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协同研究单位,今后会继续全力、积极配合中心工作,努力推动中心的协同创新发展。
理事会会议结束后,1月29日下午,“中心”召开学术年会。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冯士筰、吴立新,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易晓蕾,中心副主任周朦、赵美训,中心主任助理王厚杰以及中心主要科学家出席会议。
“中心”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研究部部长吴立新、海洋生态系统环境演变研究部部长周朦、海洋环境与海底资源效应研究部部长徐景平、海洋观测与探测平台主任田纪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俞永强,未来海洋学院院长陈戈,分别就各部门2014年度工作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就如何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如何实现高效协同研究、如何在2015年度获得教育部认证等问题,争相发言,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通过“中心”年会的召开,“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聚焦了重大科学问题。“中心”将进一步整合各协同单位的优势资源,不断完善机制体制,进一步改革创新,力争2015年获得教育部认证,使“中心”步入更高发展平台,提升解决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
通讯员:王宁 图:刘邦华
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2014理事会会议现场
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2014理事会会议合影
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2014学术年会现场
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2014学术年会合影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