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要闻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成果入选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作者:褚嘉杰来源:科学技术处发布时间:2014-12-24

字体:

    本站讯 12月23日,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由中国海洋大学组织申报的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显尧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全球变暖减缓的特征与机制”荣登榜单,这是中国海洋大学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首次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也是近十年山东高校科技成果首次入选。该项成果是本年度我国高等学校在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领域的唯一入选项目,其他入选的9项成果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京农业大学、燕山大学。

    过去十几年间,虽然人为温室气体加速排放,但全球表面温度上升速度却明显减缓。这些表面上看似矛盾的现象导致有些人开始质疑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作用,而气候学家则一直致力于寻找现象背后的物理本质。中国海洋大学陈显尧教授和美国华盛顿大学Ka-Kit Tung教授分析观测数据发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北大西洋北部海水温度-盐度持续上升,由此推测大洋热盐环流在北大西洋的下沉分支可能变强,从而向深层海洋输送了大量热量而减缓了表面温度上升。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并没有减缓,只是热量在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中的分配发生了变化,海洋在气候变暖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该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Vary planetary heat sink led to global-warming slowdown and acceleration”(《行星中的热量分配导致全球变暖的减缓与加速》)的研究论文,受到了广泛关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其评论文章的插图中使用“深水炸弹(depth charge)”一词强调了热量向深层海洋输送的重要性,同时也凸现了本文对于当前关于气候系统中热量输送和存储机制研究的贡献。著名气候学家、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Judith Curry在其气候论坛主页上指出“这篇文章展示了气候变暖减缓难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Science新闻、Nature新闻、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纽约时报》和《美国国家地理》等国内外知名杂志与媒体先后报道了该论文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讯员:褚嘉杰

附: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学校

项目负责人

合作单位

所属领域

1

单个纳米颗粒光学检测新原理研究

北京大学

龚旗煌

浙江大学

01 数学、物理、天文、力学

2

网构软件理论、方法与技术

北京大学

梅 宏

南京大学

09 信息、电子、计算机

3

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与功能调控新机制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曹雪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07 与人体研究有关的生物学、医学、药学

4

快舟星箭一体化飞行器技术及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曹喜滨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

06 机械、电气、冶金、矿山

5

水稻矮化多分蘖基因DWARF 53的图位克隆和功能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

万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08 农学、林学、畜牧兽医学、水产学和与以上研究内容相关的生物学

6

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工程样机研制

清华大学

张作义

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05 能源、土木、建筑、交通、水利

7

具有极高硬度和稳定性的纳米孪晶金刚石

燕山大学

田永君

吉林大学;芝加哥大学

04 材料

8

肝硬化中肠道菌群的改变的研究

浙江大学

李兰娟

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

07 与人体研究有关的生物学、医学、药学

9

全球变暖减缓的特征与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

陈显尧

美国华盛顿大学

03 地球、环境、安全

10

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生产高品质清洁汽油新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徐春明

山东德阳化工有限公司

02 化学、化工、纺织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