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要闻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再获重要进展

作者:魏俊峰 王毅 罗轶来源:科技处发布时间:2014-12-16

字体:

    本站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二五”第四批重大项目评审结果日前公布,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牵头申报的“黑潮及延伸体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气候效应”项目和李华军教授牵头申报的“大型深海结构水动力学理论与流固耦合分析方法”项目喜获立项,实现了中国海洋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基金项目”)立项工作的重要进展。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批准21项重大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一举获批2项,获批项目数仅列清华大学之后,位居全国各类申报单位第2位。

    “黑潮及延伸体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气候效应”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海洋科学领域资助的第5个重大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继2004年之后,再次在海洋科学领域获得重大基金项目资助,成为我国涉海科研单位中,唯一在海洋科学领域承担2个重大基金项目的单位。“大型深海结构水动力学理论与流固耦合分析方法”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海洋工程领域资助的首个重大基金项目。本次两项重大基金项目的立项,彰显了学校在海洋科学领域的优势地位和在海洋工程领域的迅猛发展。通过重大基金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对提升学校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推动学科间的交叉研究,提高解决重大海洋科学和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至此,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工作已基本结束。中国海洋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104项,经费总额1.4亿元,项目经费较去年增长30%,创历年新高。

通讯员:魏俊峰 王毅 罗轶

背景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

    “黑潮及延伸体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气候效应”项目,以建立中纬度多尺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为科学目标,紧紧围绕黑潮及延伸体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气候效应这一科学问题,重点研究黑潮及延伸体海域不同尺度海洋过程的动力与热力学及机理、中纬度大气对不同尺度海温异常的响应特征、中纬度大气不同尺度变异过程对副热带环流的影响以及该海域气候变化的可预测性与未来气候预估。本项目成果将为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海洋和大气如何响应并影响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为提高气候模式的预测能力提供科学支持。

    “大型深海结构水动力学理论与流固耦合分析方法”项目以大型深海结构系统与复杂工程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核心,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相结合,深入研究深海大幅表面波和内波流场、非线性波对大型浮式结构的流固耦合作用与强非线性近场干涉、超细长柔性结构的流固耦合响应分析理论,建立深海浮体/系缆/立管运动的整体耦合动力分析方法,阐明大型深海结构的受力特性、动力响应特性和流固耦合机理,将在深海工程的水动力学基础理论、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理论上取得突破,为我国深水油气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