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要闻

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在中国海大讲述“全球变化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冯文波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4-12-10

字体:

  本站讯 12月10日下午,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作客中国海洋大学赫崇本海洋高端论坛,为学校师生讲述“全球变化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主持讲座。

  秦大河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成立背景、主要任务、人员组成等情况,他指出,IPCC是与气候系统变化相关的国际科学家组织,是经联合国大会批准、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的。该组织汇集了来自世界各个区域、有科学背景的一线专家,体现了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界的智慧和奉献精神。IPCC的任务是为决策者提供科技界对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简要说明,即科学报告和决策者摘要;报告内容与政策相关,但无政策倾向;报告不提倡特定的观点或行动;给决策者提供几种选择,但不要求各国政府该做什么。

  IPCC每6年编写一次气候变化科学的综合评估报告,秦大河参与了2014年11月2日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的创作全过程。他指出,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并重点介绍了气候变暖在水圈、冰冻圈方面的体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总体上是增暖,21世纪末及以后的全球变暖主要取决于累积二氧化碳的排放,在高排放背景下,人类可能无法实现2100年“升温不超过2℃”的目标。

  秦大河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就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还就减缓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了介绍。他还对2014年11月12日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作了解读,认为它在转变发展观念、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国际地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显而易见;人类对气候的干扰越大,面临的风险就越高,受到的影响就更加广泛并不可逆;人类可以采取措施限制气候变化,建立一个更加繁荣、可持续的未来。

  秦大河指出,IPCC正在筹划编写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期望更多的中国科学家关注、参与这件事情。秦大河鼓励中国海洋大学的青年师生勤奋学习、勇攀高峰,在全球变化科学领域创新突破,为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节能减排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现场,秦大河把他编著的关于气候变化的书籍赠送给中国海洋大学,于志刚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并向秦大河院士表示感谢。

  海洋环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法政学院的部分师生聆听了讲座。

文/图:冯文波

秦大河院士在作讲座

于志刚校长代表学校接受秦大河院士赠书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