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针尖对麦芒 智者辩为王

作者:宋欣仪 于源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4-10-24

字体:

     

双方辩手蓄势待发

     本站讯 10月23日晚,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主办,院学生会学习部承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生辩论赛”在学院圆满结束。本次比赛邀请到了环科院团委副书记廖巍、优秀辩手李云迪等嘉宾。正反两方就“媒体的价值更体现在挖掘事实还是引导价值”展开激烈辩驳。最终,正方拔得头筹。反方三辩环科14孟思雨荣获最佳辩手称号。

正方:媒体的价值更体现在挖掘事实
一辩:杨久力
二辩:孟如然
三辩:王楠
四辩:郑小泉
反方:媒体的价值更体现在引导价值
一辩:林霄寒
二辩:孟思雨
三辩:张磊
四辩:肖薇薇
获胜方:正方
最佳辩手:反方二辩孟思雨

    首先是陈词立论。正方一辩针对媒体对于社会大众存在的意义,从大众对于知情权的实质要求、媒体的倡导功能有限等方面引出论点。而反方四辩针锋相对,提出问题,并为己方立论做铺垫。接下来,反方一辩综合媒体倡导价值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阐述本方观点合理性。

    接下来是二辩的驳论与对辩环节,两位辩手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反方二辩孟思雨表现出色,列举《意林》《读者》杂志的流行等多个实例,指出大众无疑是欣赏这些夹叙夹议的文字,习惯于自己的价值观被引领。利用对方二辩逻辑上的漏洞,将辩论引向对反方有利的局面。

    比赛逐渐升温,盘问环节中,正方三辩以不同方式依次盘问反方一、二、四辩:要如何保证媒体对于价值的引导是正确的?而反方坚守自己观点,认为媒体存在的社会价值就是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同时,反方列举小月月事件,指出在这样的事件中,正是因为媒体的控诉谴责才有了大众后来的反思以说明媒体引导价值的重要性。正方不甘示弱,步步紧逼,指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媒体不应作为价值的引导者,应给予大众充分的思想自由。

    在自由辩论环节中,两队展开激烈辩述。正方三辩首先犀利发问,“媒体引领的价值一定正确吗?人们的价值观真的需要媒体来引领吗?”二辩与她默契配合,向对方辩友抛出扶老人事件中媒体过度渲染而带来大众价值观扭曲的现象来论证己方观点。反方二辩沉着冷静,毫不让步,强调主流媒体带来的一定是正确的价值观,而且社会上存在相当一部分人是非不分,他们需要媒体来引领他们。人们心底的善良到底是会在事实面前自然流露还是需要一个声音来召唤呢?双方就此争执不下。之后正方三辩又从另一个角度切入,质疑对方:媒体在引领价值观的时候是否会破坏客观性的原则呢?正方三辩时而幽默地用“给凤姐照片p图“来比喻给新闻事件加花边,时而犀利地直切要害。针对她的发言,反方一辩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所谓的花边正是读者所需要的正能量,它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有意义的才是有价值的”,她掷地有声地说,紧接着反问正方,“只是陈述事实有用吗?”正方二辩,三辩再次配合无间,共同指出,有些事实是大家看不到的,需要媒体去挖掘,这无疑更有价值。同时正方一辩站起来指出,媒体的价值观没有定性,明天与今天也许就不尽相同。反方四辩则机智地辩驳,引导并不是主导,媒体不是在强制性地灌输价值观。

                                
    在总结陈词环节,反方四辩先发言,她先肯定了挖掘事实的重要性。随后她引用罗斯福炉边谈话带给群众力量,渡过难关的例子,有力论证了己方论点。“真正体现媒体价值的应是对事实的延伸,对价值的引领”她总结道:“大量繁杂的信息,冷冰冰的事实,并不能够帮助改变这个社会,一篇报道最重要的是事实背后显露出的人文情怀。”正方四辩毫不示弱,声如洪钟地站起来陈述:事实已经足够打动人心了,我们心中本就有自己的价值观,事实在我们眼中并不是冷冰冰的。“事实胜于雄辩。”最后他一语双关到。

    辩论赛至尾声,环境科学2010级李云迪上台给予了精彩的点评。作为辩论队的前辈,他仔细分析了这次辩论赛的辩题,为我们展现了在辩论这场唇枪舌战的战争背后,更多也更有魅力的,是学识的展现,智慧的博弈。他睿智地指出,新闻媒体的挖掘事实和引领价值其实是互相渗透的,密不可分的。还有,引领价值始终是媒体的终极追求。“我们的辩论就像是舞台上的一出戏,按照预定的程序,预定的台词,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出戏精彩。”李云迪学长这样鼓励新生辩员们。

文(实习):宋欣仪 于源  图(实习):郝越鹏 周涵

最佳辩手

李云迪做精彩点评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