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山东讯(记者张杰)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获悉,中国海洋大学认真组织师生收听收看,并积极开展讨论交流。
法政学院教授陈书全认为,推进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政建设是检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标尺。依宪治国就是要依照宪法这个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治理国家社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依法治国,关键是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终要落实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助理柳伟看来,此次四中全会议题重大而且务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保护改革开放成果的关键性步骤。作为高校老师更应该懂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生活中的纠纷和矛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进依法治国。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爱岗敬业、专心教学、真心育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海洋环境学院团委书记曹娟表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全体公民、包括全体公职人员,不论是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上,亦不论是在何处求知求学,都要为实现依法治国尽匹夫之责。我们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打消无所作为的观念,充满必胜的信心,努力工作,积极参与,争取早日实现大家所期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万山红表示,依法治国不仅仅涉及司法领域的改革,还涉及经济等其他方面的改革,这将从新的层面上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法,为维护改革成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推动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注党内外动态的同时,更要不断思考自己能为依法治国做些什么,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让思想转变为行动。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也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在学生们看来,依法治国的推行必将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水平、司法执法水平,更加有利于实现法治的平等、公正、公平的要求,对于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矛盾解决都将发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一个法治的国家将使教育、住房、养老等社会领域的权利获得更充分的保障,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直接关系生命健康的权利将得到更充分的实现,决定每一个人生命、自由和财产安全的司法公正将得以更充分彰显。
“如果民众忽略了法律的制约,不知道法律的庄严,就会做出违法的事情。通过这一次的会议,国家会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也会对违法犯罪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不良的社会风气将会明显改善,将国家建设的更加和谐美好。”在学生们看来,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似乎人们的精神未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因此容易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意味着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法律约束党的执政人员,另一方面也是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全社会人的行为
学生们谈到,立法、执法、司法机关是法治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在法治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治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无论是法律权威的树立、法律情感的培养还是法律能力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法治实践。此外,学生们表示,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必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是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的中坚力量。所以行政体系内部法制思想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赵奚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