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纵横

爱,不曾“孤独”

作者:佚名来源:其它发布时间:2014-09-17

字体:

与老师交流

    本站讯 8月18日-29日,在青岛市华泰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海洋大学赴青岛市残联关爱自闭症儿童实践团队如期开展服务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辅助自闭症儿童做康复训练、观摩残联老师上课、采访老师、打扫卫生、对外宣传、捐赠教学用品等,旨在帮助自闭症儿童取得康复训练的进步,并让整个社会了解并关注这些孩子。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活动,常做一些刻板和重复性的动作和行为。自闭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员怀疑自闭症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环境因素触发。联合国发布的数据表明,全球自闭症的发病率约为1/150;国内专业研究机构数据表明,20年间确诊的自闭症患儿数量上升百余倍,我国自闭症患儿数量在160万以上,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依然明显落后世界先进水平。
 
    8月18日,团队成员一早出发乘坐公交车抵达青岛市残联的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通过与负责人高主任联系和商议,团队适当修改活动安排,成员们被安排到儿童自闭症小班,即儿童年龄约为3到5岁的班级。由班级里老师介绍,队员们逐渐与班内患病的小朋友们熟悉,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体验各种自闭症康复训练方式,这些方式看似简单却设计非常用心。例如,老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都会问候小朋友并要求其作出回应——这是促进自闭症儿童与外界交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在教孩子们最基本的社交礼仪;队员辅助孩子们在图纸上的两点间进行横向、纵向连线,以此训练孩子们的正常思维习惯,即写字落笔时笔画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更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开始有组织地工作,建立起适当的模式、规则;帮助孩子们走平衡木、投掷球、自理生活等,来教会他们分多个阶段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渐渐地独立,等等。短短几天的辅助训练,队员们已经对这些折翼的小天使们非常喜爱。
 
    服务活动期间,队员们遇到过困难,但同时收获良多。由于未接受类似老师一样专业的特殊教育培训,自闭症孩子们的一些表现仍会让队员们手足无措,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探讨,队员们了解到一些正确的应对方法。对于孩子哭闹、反抗教导的行为,要耐心对待同时进行正向引导而非逆向引导,即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非“不该做什么”,这样科学的做法的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采访中,一位老师这样说:“这个班级的孩子在智力上几乎没有缺陷。有的孩子对音乐节奏很敏感,有的非常专注于数字,甚至有时可以表现出高于常的天赋。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部不闻不问。但是世界上曾经有许多自闭症天才,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也是‘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吧。”同时又得知这样的孩子经过训练有较大希望恢复到正常人水平,队员们都很欣慰。随后队员们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国内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大约只能满足全国十分之一的需求。有登记的各类型训练机构约700多家,由医院和政府部门开办的寥寥无几,超过90%的机构由家长开办,这是一种“被迫无奈的自我拯救”。自闭症儿童中只有8%至25%能康复,其余都将成为精神残疾人,需要终生照料。这更加坚定队员们致力于服务自闭症儿童的心意。
 
    这次活动不仅为自闭症儿童们贡献我们的一份心意,同时从老师的敬业奉献中,队员们感到强烈的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的提升。大家也提高了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培养了爱心、耐心。这些孩子们的笑脸是给我们团队的最好的礼物,真心祝愿孩子们能够早日康复。相信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他们一定能感受更多的温暖,因为爱,不曾“孤独”。
 
文:佚名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