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良教乡中心学校开展普及医药知识宣讲会
本站讯 中国海洋大学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暑期实践服务团在完成充分的前期准备后,于7月14日抵达青海省西宁市,围绕“调研医疗水平,普及医药知识”这一主题,以问卷调查、课堂宣讲、走访乡村、赠送药品、参观学校医疗条件等多种形式,在西部贫困山区进行本次调研,并向西宁市高中生宣传中国海洋大学。
在赴青海以前数月,紧张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始。5月17日及5月29日下午共12个小时的时间里,实践队在青岛市台东商业街进行募捐工作,所得善款全部用于购买药品和相关医疗用品,并赠予大通县贫困山区的孩子。虽然一些市民对实践队的行为有所怀疑,但团队成员仍向市民们认真讲解本次青海之行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募捐善款的去向,获得了多数市民的支持,并有外国游客为青海孩子捐款。最终两天募捐所得善款在校医院购得价值四千余元的药品。同时服务队也在青岛市第39中学、青岛市育才中学进行了关于医药知识的问卷调查和医疗设施的调研与参观。
7月14日晚,服务队携带所购药品抵达青海西宁西站。15日进行了初步的准备工作,购买药箱,印制《家庭医药知识手册》。
7月16日上午,服务队前往西宁市中心广场及麒麟公园,对市民进行主题为“西宁市市区校园医疗卫生状况”的问卷调查。通过市民间接地了解西宁市当代中小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当前学校医务室的状况。调查过程中发现西宁市许多学校仍然缺乏医疗设施和医疗教育教育,在校青少年的健康和安全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西部地区的校园医疗建设亟需获得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的关注。下午,服务队前往青海省重点中学青海师大附中参观学校医务室,进行初高中医疗设施及中学生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并宣传海大。通过问卷以及参观医务室,实践队发现西宁部分学校医疗条件较为完善,但大体上还是不尽人意。同学们认真观赏海大宣传片、阅读宣传手册,并也表现出了他们对大学的向往和追求。团队成员还与同学们交流了大学的生活经验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供同学们咨询。
7月17日下午,实践队赶赴大通县良教乡中心学校,开展关于该校医疗水平以及学生对用药知识了解程度的调研,并为这里的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医药知识普及课,募捐药品也一并送达。李校长及各位老师十分支持,同学们积极活跃,对课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课后总结中发现同学们所讲授的知识深刻印象,达到队员们预期的效果。在放映海大宣传片之后,姚主任通过“我们离天最近,却离海最远”这句话,鼓励同学们在未来六年中努力学习,争取到海大学习的机会。课堂结束后,队员们参观了校园,学校没有校医院或医务室,仅有一位健康老师兼职校医。实践队所捐赠的药品可暂时为良教乡中心学校提供一个医疗点,虽然力量薄弱,但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临行前,李校长向队员们大致讲述学校发展情况,对此次活动表示了鼓励与赞赏,希望实践队能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7月19日下午,实践队到达大通县逊让乡八里村,在八里村幼儿园李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走访了四户幼儿园小朋友的家庭。队员们根据小朋友的健康情况对小朋友平时的卫生、饮食习惯等给出建议,并赠送一些常用药品。经询问,八里村并没有常设的医疗点,有一个小医务室却长时间不开,甚至很多村民并不知道它的存在。村民称,就医买药都要坐车到城关镇,很不方便。实践队除了向走访家庭赠送药品之外,又将部分募捐购买的药品和医药箱送给八里村。之后实践队前往逊让乡中心学校,郭副校长带领实践队队员参观学校,并向实践队队员讲述了学校一些基本情况。学校没有医务室,只有一位生活老师兼职校医。但是大通县卫生局给每个学校都配备了一些基本医疗设施,只是学校腾不出地方作为专门的医务室。实践队参观的时候,恰逢卫生局刚刚下发了很多医药包,里面有一些简单的药品和温度计、纱布等用品,可以给每个班配备一份。实践队向学校赠送了医药箱、药品和医药知识宣传手册。
目前为止,实践队回收有效初高中医疗设施及中学生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共236份,其中青岛市第39中学39份,青岛市育才中学94份,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44份,良教乡中心学校49份;回收有效西宁市市区校园医疗卫生状况及其发展水平调查问卷48份,同时,所募捐的药品和医药箱、自制的医药知识手册已经全部送给了八里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两个学校。后期调研报告将提交给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卫生局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教育局。
至此,中国海洋大学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暑期实践服务团进行的“调研医疗水平,普及医药知识——深入西部山区学校,健康我先行”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希望实践队的青海之行能引起学校和社会对西部山区学校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多关注,希望每一个学校都能配备一个设施齐全的医务室,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通讯员:方倩云 宋丽丽
将募捐所得药品赠予良教乡中心学校
向八里村村民普及儿童有关医药健康知识
团队成员与八里村李老师合影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