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纵横

海大赴厦门服务实践团队活动圆满结束

作者:通讯员来源:三下乡团队发布时间:2014-07-24

字体:

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校友合影

    本站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高校,为加强学校关于海洋的对外交流,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校赴厦门服务实践团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于近期圆满落下帷幕。

    7月17日,海大赴厦门服务实践团队抵达厦门开始了在厦门的实践活动。

    上午,一行人到达厦门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开始一天的走访活动。预报室的陈德文老师热情接待团队,并带领成员参观了预报室。在预报室里,陈老师讲述了该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以及单位里各个科室对应的人员专业要求:监测中心主要进行日常报道,灾害预报,专题预报和旅游景区报道。讲述过程中,陈老师借助幻灯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单位的具体工作情况。展示之余,又不厌其烦地解答团队成员提出的问题。最后,陈老师道出希望我们掌握好专业基础的寄语。

    下午,在监测中心的安排下,团队来到鼓浪屿海洋环境监测站参观。监测站的老前辈带领成员近距离接触气象观测仪器,并亲手操作。难得的机会让大家情绪高涨,纷纷动手尝试。

    7月19日,海大赴厦门服务实践团队到达此行的第二站——厦门科技馆。在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团队在海洋生命播放展厅开始了一天的宣传活动。本次宣传以传播海洋气象知识为主,并宣传中国海洋大学。团队成员耐心为观众讲解,观众也是热情投入,现场小观众们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随着观众逐渐增多,场地一度水泄不通。本次宣传活动反响热烈,不少家长对中国海洋大学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本次活动不仅提高了观众们对海洋气象知识的掌握,还增进了中国海洋大学和厦门科技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7月21日,海大赴厦门社会服务实践团队来到了此行的第三站——厦门大学。

    早上,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团委的安排下,团队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希平楼内与海洋与地球学院的本科生代表进行交流。双方学生就专业间的不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我校与厦门大学在专业设置、专业方向选择、选课制度、出海形式和导师制度等方面有明显不同。首先,中国海洋大学涉海专业在专业设置上从一开始就将专业细化,在细化后的专业中再进行小范围的专业方向选择,而厦门大学则先进行海洋科学大类招生,再划分方向,在方向上选择空间大。其次,厦门大学采取的选课制度没有海大的自由,但对于双学位方面,相对海大较容易实现。再次,海大学生在大三大四才有机会出海,而厦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出海,当然不同专业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海大的出海时间较长。最后,在导员制度上,厦大采取了挂名导师制度,每几人拥有一名“导师”,可以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海大则是每班一位班主任。在讨论差异的同时,双方同学还各自讲述了己方教学上的优缺点,在各有利弊上达成了共识。

    下午,一行人在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施薇老师的安排下和在实验室工作的几位海大校友举行座谈。和校友见面有分外的亲切感,座谈会也一直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一起聊了一些海大的历史和现状。校友们重点提出了在大学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要成熟一点不要让一些因素影响到自己的学业。科研的道路很长也很自由,但是要耐得住寂寞。座谈会的最后,00级环科的刘学姐和04级化学的李学长表达了对母校越办越好的希冀。

    本次座谈使活动团队对厦大海洋科学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厦大和海大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成员均表示受益匪浅。

    7月22日,中国海洋大学赴厦门社会服务实践团队到达此行的最后一站——国家海洋局海洋第三研究所,进行参观。

    在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先在鲸豚馆进行参观并作短暂停留。这里展览的动物令成员瞠目结舌,在表皮包裹下,填充成型的珍惜海洋动物栩栩如生。紧接着团队来到科研楼了解了海大校友海洋动力学实验室副主任靖春生老师和研究生招生负责人关于研究生招生的介绍。

    随后,在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何博士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中国女排指定的修复关节软骨的胶囊。在腥味四溢的实验室里是研究生们忙碌的身影。随后,团队来到海洋环境管理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这里主要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部门,集物理海洋,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和化学等为一体。“在这里,我们知道了科研除了产品外的和生活接轨的方式,是科学社会化的一个体现,实则收获良多。”团队成员张卓航说。

    随着本次参观的结束,整个社会实践行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经过近一周的服务实践活动,队员们以自身掌握的海洋气象知识对大众进行科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地气象现状。同时,将海洋知识与气象文化加以传播,提升人们的对海洋的认识和对气象的关注。与厦门大学的学习交流,使成员们了解各自学院的专业特色,采访在校学生或研究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团队成员对专业的认识;通过对厦大、海洋所、预报台站的校友走访与实地参观,了解到海大校友在外工作情况,以及他们对母校的建议;通过相关实验室的参观,采访科研人员,了解其工作内容,了解相关岗位招收人员的基本要求。

文/图:李典宜 张卓航等

【新闻链接】

    厦门科技馆(前身厦门市青少年科技馆)于2007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科普教育基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是厦门科技和科普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科技馆将秉承“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建馆宗旨,成为厦门市展示“文化之城、艺术之城、科技之城”的重要窗口之一。

参观海洋三所鲸豚馆

学习海洋预报知识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