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在学生工作中,将解决实际困难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强化资助工作育人导向,着力增强资助育人实效性,积极引导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细化认定工作,夯实资助育人基础。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完善认定方案、建立回访机制,下大力气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确保“应助得助”落到实处。一是加强教育管理,积极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严肃校风校纪,对弄虚作假者予以严肃处理。二是完善认定方案,重点针对信息采集不全面、主观性强等突出问题,进一步细化认定工作方案,调整认定工作流程,提高信息采集效率。三是建立回访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调查。在此基础上,学校与4389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学生家庭所在地共1517个县(市、区)取得联系,商请地方帮助进一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
加强校地携手,凝聚资助育人合力。积极畅通与地方联系渠道,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今年上半年,学校与320个市(州、盟)取得联系,商请地方与学校共同关注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各地政府通过纳入现有资助项目、结对共建单位帮扶、临时救助、个人认捐等多种途径对学生及其家庭进行帮扶。截至2014年6月,共为74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争取资助金近23万元。学校与地方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沟通机制,了解掌握各省(区、市)资助政策70余项,有效解决入学前后及校地双方资助政策沟通不畅问题。
突出教育导向,搭建资助育人平台。进一步明确育人导向,搭建平台,创新载体,积极回应学生成才诉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一是明确资助成才导向。在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审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提升素质,获得更多奖励性资助。二是设置助学公益岗位。充分发挥勤工助学活动育人功能,启动实施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共设置440个“助学公益岗”,组织受到大额奖助学金资助的学生与受学业警示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义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感恩回馈意识。三是实施项目化资助模式。在自强大学生奖学金、海之子成长助学金等项目中,将传统的资金资助改为项目化资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参与素质提升、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机会。四是积极争取拓展项目。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积极组织开展赴境外文化交流、国内高校短期交流访学、假期社会调查、“海之子”成长训练营等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阔视野、锻炼成才,先后有400余人次受益。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