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纵横

关注西部饮食卫生 重视地方病防治

作者:姜学进来源:三下乡团队发布时间:2014-07-19

字体:

走访蒙中医院

    本站讯 为响应国家对西部地区卫生条件的关注以及对地方病防治的重视,7月13日至7月17日,中国海洋大学赴内蒙古农牧区实践服务团开展了以“关注西部饮食卫生,重视地方病的防治”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咨询相关专家,参观正规饮食卫生基地,开展宣讲会等方式,以达到提高农牧区人民的防病意识,改善农牧区的饮食卫生条件,减小地方病发病率的目的。

    7月11日至12日,经过26小时的长途跋涉,团队所有成员于13日下午集合包头车站,旅途虽然辛苦,但并未松懈,13日下午,安排好食宿问题后,团队一行前往三道沙河村与当地村委会接头商议,了解当地情况的同时商定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随后工作正式开展。

    7月14日上午,团队一行随车到达三道沙河村委会,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进入村子,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由于语言沟通障碍和人们对疾病的忌讳,调查问卷的工作开展并不容易,但团队成员并未放弃,虽然艰难,一上午的工作后也成功将调查问卷发放完并回收。天气干热,但一上午的工作后大家的脸上除了疲惫更多的是开心的笑容,当地的村民也表示了对团队工作的肯定。吃过午饭后,团队成员怀揣热情又来到当地的东河区医院,走访相关的诊室咨询了解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就诊状况,咨询相关专家布病的相关症状、防治措施以及日常饮食卫生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同时做好记录。这为解决饮食卫生问题和传播重视地方病思想提供了知识保障。

    7月15日上午,团队赶往包头市蒙中医院,进一步对布病的预防和中医方面的治疗寻求解答。到达后,队员们便分头行动搜集医药方面的素材,向医院的中医学习简单的穴位按摩手法,并在专家的指导下亲身实践按摩动作,记录按摩疗法的要点。下午,海大内蒙实践团前往包头市三道沙河村村委会,在团队成员及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布病防治的宣讲会如期举行。会上,相关专家针对布病的严重性,预防措施和方法等方面展开演讲,并在宣讲后对村民的疑问一一进行了解答。村民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宣讲会了解了很多有关布病防治的知识。

    7月16日上午,海大内蒙实践团赶往包头市蒙牛生产基地进行调研,参观蒙牛生产灭菌包装流水线,了解牛奶灭菌消毒的方法,并做好记录。上午的蒙牛之行为团队提供了知识保障,团队成员趁热打铁,下午便前往农牧区开展工作。通过与农牧区工作人员的交谈,团队成员了解到农牧区现有的牛奶采集方式,消毒方法以及主要购买人群,并参观了农牧区奶牛挤奶的过程,之后,团队成员通过对比蒙牛与农牧区牛奶生产过程及灭菌方法,为农牧区给予合理的牛奶采集和消毒建议。

    7月17日上午,团队携手中小学志愿者前往包头市兴胜老年公寓,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找到了公寓里的老中医,并邀请他为老人讲解一些有关布病的相关知识,随后,团队成员与中小学志愿者积极地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热情的老人为大家表演交谊舞。上午敬老院之旅结束后,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也已接近尾声。下午,团对一行先到达当地相关医疗机构,了解布鲁氏菌病的现状以及为农牧区体检频率,相互沟通交流的同时提出我们的合理建议。随后前往包头市兴胜镇政府,团队成员与当地政府交流汇报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调研结果和经验,提出一些有关布病预防和治疗的建议以及牛奶生产和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注重内蒙地区饮食卫生,重视布病的防治。至此,中国海洋大学赴内蒙古农牧区实践服务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此次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真正的使自己得到了锻炼,加强了社会责任感,拥有了把自己感受到的温暖奉献给他人,奉献给社会的强烈愿望,真正为提高西部人民防病意识,改善农牧区饮食卫生条件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实现了大学生走近社会,奉献社会的价值。

通讯员:姜学进  图片来自赴内蒙古农牧区实践服务团

问卷调查

赴敬老院看望老人

三道沙河村委会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