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近日,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吴立新院士、胡敦欣院士一行访问山东省科技厅,就“透明海洋”(Transparent Ocean, 简称为 TransOcean)科学计划与山东省科技厅领导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是关乎国家资源、环境、气候和国防安全的核心战略海区,并通过印尼贯穿流、南海贯穿流、大气季风环流和沃克环流构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能量与物质交换系统。实施“透明海洋计划”是指建立集成卫星遥感观测、浮标移动观测、深海固定潜标观测、海底观测和船基观测为一体、覆盖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的立体海洋观测网,实时或准时地获取这一海区不同空间尺度的海洋多学科综合环境信息,研究其多尺度变化及其气候与资源效应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系统,预测未来特定一段时期内海洋环境、气候及资源的时空变化,使得该海区海洋状态透明、过程透明、变化透明。建设“透明海洋”这一宏大战略任务所面临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已超出单一学科自身所能涵盖的范畴,也超越了单一部门或单位可支撑和实现的能力,迫切需要在协同的基础上来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集成与系统性研究,培养满足建设海洋强国所需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复合型人才,是类似“登月工程”这样的海洋战略计划。
刘为民厅长在听取介绍后认为,“透明海洋”战略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完全契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海洋强国战略,不仅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保护开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同样具有重要保障和推动作用。对此刘厅长进一步建议并指示,“透明海洋”战略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计划,单凭山东一省之科技力量难以支撑,但其实施不应再等待,可先由省科技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领域专家,召开“透明海洋”战略研讨会,进一步深化“透明海洋”科学构想,确定“透明海洋”具体实施的步骤方法,为“透明海洋”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在谈到以建设“透明海洋”为核心的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时,大家一致认为通过“透明海洋”建设,可以充分调动海洋科学理论研究和海洋观测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带动用于海洋观测探测的高精尖技术装备发展,打破国外发达国家对海洋类高精尖技术装备的国际垄断,实现我们国家在海洋技术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
对于能够协调多方面科研力量、取长补短解决重大问题的协同创新中心,刘为民厅长认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术业有专攻,不同海洋科研机构之间若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种或几种拳头产品,不仅能够很好地打破高精尖技术领域的国际垄断,也有利于形成合力办大事。刘厅长特别指出,山东省在海洋仪器设备研发中具有天然优势,既有众多海洋科研院所,也有仪器研发机构;建设海洋领域的协同中心,地方上应当给予支持,例如在结构问题上省科技厅可以做一些协调工作,同时可以吸引一些合适的企业进来,这样对产品的开发非常有利。
吴院士感谢省科技厅对“透明海洋”战略和海洋协同创新中心发展所给予的理解和支持。双方会谈就诸多原则性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就共同推动“透明海洋”和协同创新中心的进一步建设达成了初步共识。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储林、基础研究与科技条件处副处长王钟伟,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处处长罗轶等一同出席了会谈。
通讯员:侯霞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