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诗学的特色赏析与研究

作者:冯超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4-06-17 字号:

主讲人耐心讲解

本站讯  613日下午,海大人文讲坛《六朝诗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厅举办。南开大学教授卢盛江引经据典,将六朝诗学中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给海大学子带来一场文学盛宴。本次讲座由文科处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

 

六朝拥有璀璨文学成就,名家辈出,优秀诗作也是层出不穷。而研究这个时期文学,便需要专业研究方法。卢教授指出,研究六朝诗作需要专心致志,首先需要挖掘史料。挖掘史料一是挖掘新材料,二是挖掘原有史料的新内涵。很多史料虽然早就被人们熟知,但是人们往往可以在其中找到新内涵,这时就需要研究人员进行更深探索。随后卢教授以西晋社会形态为例,说明研究文学要兼顾当时历史,一以贯之。最后卢教授以《晋书》和《世说新语》为例,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说明史书的重要作用和其应用方法。

 

之后,卢教授对于六朝诗学研究方法进行进一步讲解。当今社会由于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们在古诗赏析问题上答案几乎千篇一律。“情景交融”、“壮志难酬”等词频繁出现在答案上导致诗作特性无法凸显,不同作家的同角度分析同样造成诗作研究的偏差。针对这种现象卢教授指出,研究诗学不能泛泛而论,要学会对诗人特定分析还原历史深刻的本来面貌,从而进行更加细致精准的研究。之后卢教授提出“七言在汉代是不是被作为诗”这一问题,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例说明六朝时期“二五基本式”的存在,结合曹植、谢灵运等诗人写作风格,进而分析诗句中平仄运用,体现六朝文学之深奥。

 

对于研究文学这一问题,卢教授提出研究人员需要做到三个方面:搜集并研究史料、调整思路和学会感觉和思辨。其中卢教授对“感觉和思辨”这一方面做出具体阐述。卢教授讲到:“对文学有了感觉,做学问就会很自如”。而这种感觉基于文学研究上,不仅表现为正常艺术审美,更多体现在研究人员的国学修养和理论素养上。在这些前提下,意识感觉才会构成一个整体,并且以统一性体现其内在特质。“整体性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卢教授提出,“历史整体性与深刻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做学问就是要先下去,再跳出来。”

 

而针对“思辨”卢教授表示,思辨是一种思路和另一种思路之间的联系,它需要研究人员以实证作为基础,并且在实证基础上看得更广。卢教授以东汉社会形态研究为例,指出研究历史性文学需要学会抓住根本问题,正如相比于西汉东汉社会的根本矛盾在于士人和政权关系,特性更能体现出文学本质特点。最后卢教授建议同学们应该学会创新,以自我方式进行文学研究并不懈努力:“意境是一种艺术美,而现在的文学却少有艺术分析,我们需要把诗歌的美分析出来,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文:冯超    图:侯跃男

 

新闻链接

 

    卢盛江,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95年至1996年,日本立命馆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1998年,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均从事中日文学比较研究。2004年,韩国济州大学客员教授。2012年,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个人专著有《文镜秘府论研究》、《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等9部,获教育部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等多次。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