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新明老师仔细点评
本站讯 5月20日,2010届新闻传播学系毕业答辩在文新学院院楼成功举办,本次答辩分为报纸作品组、书籍杂志组、广电影视作品组、广告设计作品组四个门类在四个不同的教室进行分别答辩。
报纸作品组
报纸作品组的毕业生答辩在文新院楼319室进行。以张伟为组长,欧阳霞、李瑗瑗、俞凡、张晨为组员的答辩小组对每组作品都做了详细中肯的评价,现场气氛始终轻松融洽。
按照抽签顺序,第一组进行答辩的是谢历群、于晓,她们的毕业作品《青岛一周》是在张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该报纸由体育、娱乐、民生、社会、教育等多个版块构成,报道内容十分广泛,努力做到向正规报纸看齐。在讲到教育版块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时,于晓谈到她们以学生家长的身份与某中学教务处人员进行交谈,以此获得了第一手最真实最直接的资料,为之后的写作提供了充实的素材。此外,还谈到了世园会、“单独二胎”政策、1314跨年等热点资讯。在个人答辩的最后,她们也客观地指出小组自身存在的问题:缺少报道过程、细节未能处理好、“山寨”报纸外观不够精致等。欧阳霞老师肯定了她们14、15版关于足球的报道,同时也指出了字体字号等细节处理上的问题。张伟老师在评价时说:“品味是没有鸿沟的”。
第二组进行答辩的是丁晓利、樊碧波、刘伟洁、肖羽情,由俞凡老师指导而成的《青晨报》以“以最本真的态度呈现身边的故事”为主旨,令人耳目一新。张伟老师在评价时的一句“同学们的产品是毕业作品,我们的产品是你们”打动了在座的毕业生们,引来同学们阵阵掌声。
李媛媛老师指导的作品《菁报》掺入大量新鲜元素,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该作品是在组长王腾飞的带领下,由张奕超、李成林、王琪、李佳睿共同协作完成的。《菁报》是定位于面向大学生群体的严肃报纸,涉及诸如同性恋等敏感话题,同时运用新媒体技术,成立微信平台,更加契合大学生需求。张晨老师评价该报清新、洋气。
张伟老师指导,廖显微、刘恺琦完成的《青岛时报》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由欧阳霞老师指导的赵琪、张爱云、张雪慧、赵京凤、赵冉的毕业作品《明德报》以及王家源、李晓芳、宋鑫、施钰敏的《民言报》这两份名字民国风十足的报纸均获得了老师们的赞扬。
书籍杂志作品
书籍杂志作品组毕业答辩在文新院楼320举行。共有六个小组向指导老师和观众展示了他们的毕业作品。参与指导的有李萌羽,刘佳,金鑫和郑鑫老师。
第一组带来作品是书籍《让爱有资味》。此书既有工具书属性,也具备小说的可读性,是一本面向市场,有广大受众的婚恋题材书籍。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表示对这本书很有兴趣。指导老师郑鑫在表达对此书设计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同学可以更加注重细节,统一插画,使书籍更加精致。第二组作品《科学密码箱》是一本适合青少年儿童学习科学知识的杂志,它活泼可爱的设计,手工制作的创意吸引读者兴趣,此杂志旨在给予孩子更多关心,更多想象,同时拉近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让父母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第三组成员对《创意宝贝》杂志进行了充分详尽的市场调查,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以支持杂志的编辑创作。第四组的《城市印象》和第五组的《旅行》同为旅游杂志,都表现了主创团队对人文精神的发掘,指导老师期待他们文章的内容可以更有深度,而不只是资料的堆砌。第六组成员的作品《樱海集》则通过对青岛历史文化名人的挖掘来表现对文化精神的追求。
广电影视作品组
广电影视作品组分为两组在院楼507进行,答辩教师有组长伍新明老师,王雪老师和赵杨老师。第一组是由伍新明指导,王景、闫家青、叶蕾、周莉丽制作的毕业作品《90全视角》。主创团队将该作品定位为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节目内容揉合了新闻播报、新闻访谈、街访、人物专访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现了“90后”大学生的新闻视角。充实的新闻内容和精彩的呈现方式赢得了三位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后期剪辑、录音质量以及镜头稳定度等方面其实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修改和提高。”主创团队自我评价时如是。
第二组是由王雪老师指导,小组成员王雅坤、吴童、范小丹、李媛媛、张浩哲带来的《奇病记》。这部以心理题材为主,包括爱情、喜剧等元素在内的剧情短片以医生和朱小姐为主线,两个强迫症患者阿诺和孙小美为副线展开。作品的摄影践行“写实”,主要采用自然光。服装造型上主要是选取了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服装。还运用了关键匙、伏笔、第三视角、蒙太奇思维等创作技巧。别出心裁的剧情和演员的倾情演出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广告设计作品组
广告设计作品组毕业论文答辩在文新学院院楼322举行,参加本次论文答辩的共有十支队伍,每支队伍都经过六个月精心准备,认真调研,可谓胸有成竹。担当答辩小组指导有傅根清老师,朱纪达老师和柴焰老师,其中,傅根清老师任答辩组组长。
首先上场的第一小组带来《品容薯片品牌推广提案》,小组成员有李良睿、翦单艾、陈晓梦、王识、王秀珊,指导老师是朱纪达。他们从市场分析入手,主要从零食市场分析各类薯片的市场占有率,消费群体分布及各类薯片品牌和品容自身现阶段优劣,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平面广告创意和视频广告创意使整个答辩创意无限,有条不紊。紧接着是第二小组带来的《崂山可乐平面广告》,小组成员有岳柏宇,姚飞,英昌顺,赵宇彤,指导老师是傅根清。他们立足青岛特色和历史,选择了崂山可乐这个本地品牌,立足本土喊出了“解心渴”这个独特口号语,赋予老品牌以新激情。经过一番精彩点评后,第三组带来《咱加咖啡馆全案广告》,入木三分的分析赢得在场同学阵阵掌声。不久,答辩进入高潮,第四组成员凌兴芳,何疏思,季芯冉,刘婷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琴牌香蕉牛奶广告》,五组的王宇宽,杨锡畅,张雯带来了《索邦创可贴营销策划》,五组答辩后,上午工作告一段落。
下午一开始,第六组成员李惠鹏,王家乐,朗春翔,任欢就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天堂伞广告策划》,第六组成员根据如今正蓬勃发展的遮阳伞市场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策划方案,意境悠远,美妙迷人。第七组成员郭梦,赵彦彦,谷叶,郭锦荣的作品是《特种兵移动电源品牌策划》,同样贴近生活,高效便捷。第八组成员王敏,师玮,杨博宇的作品是《青岛“纸有境界”独立书店广告策划案》,第九组成员费蓉蓉,柴彩珍,仇岩岩,张文龙的作品是《崂山茶广告策划案》,第十组成员聂文静,陶晓玲,赵璐,吕琦的作品是《优选手帕纸广告创意策划》,每一组成员都试图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精心讲解,耐心回答,给老师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给在场的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答辩课,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几个小时的展示答辩,包含了每个创作团队奋战的日日夜夜,艰辛苦楚。新闻传播学专业13级学生黎李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答辩带给了我们很大启示,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专业的性质,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今后我们需要加强学习的方向。”
通讯员:程诗诗 楚方婧 李坤伦 徐浩 仲艺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