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行善从心

作者:冉梦莹 纳昕勃(实习)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4-05-26 字号:

    四月,海大樱花绽放。拾级而上,穿过图书馆窄窄的走廊,环顾宽敞明亮的大厅,梁杰早已安静地坐在角落的沙发上。与很多人想象中的“学雷锋”人物不尽相同,他不外放、不张扬,看起来更不似一个爱“管”事儿的人,一丝腼腆的微笑、平缓的语气与没有太多升降的语调显露出他淡泊的心境。在安静的图书馆大厅内,他刻意压低自己的声音,慢慢道出他那些从心的善举,慢慢分享只属于他的内心世界。

农家路上人,无求自修身

  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的梁杰,大学本科时代远赴哈尔滨学习经济学,出于对故土的思念与热爱,考研即选择回到青岛、来到海大,成为农业经济管理学2013级的一名硕士生。他说,之所以选择农业经济管理方向,最主要的原因是小时候起就看着父母在农田里干活,自己也是一个在庄稼地里长大的孩子,对“农”有着一种别样情怀。“我看得到父辈辛苦种地、看得到他们有技术,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后期怎么去运作、怎么增加利润……所以我想学好这方面知识,然后为农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轻缓地说着,话语中透着一份坚定。

    学习之余,在没有课业的晚上和周末,梁杰还是一名“教师”。一方面,他通过家教这样的兼职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他希望凭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孩子们提高成绩。梁杰同时辅导好几名初高中生,这些孩子家境并非优渥,因此梁杰赚得的费用也并不丰厚。然而提起这些孩子们,一直少语的他话匣子突然打开,畅谈起其中的乐趣与感悟,眼中满是温柔。“需要辅导的很多孩子成绩确实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在很多方面并不是比同龄人差,只是缺乏‘自律’与‘自控’”。因此,他相信他的学生,并对他们保持乐观且充满希冀,他坚信他们会给他带来惊喜。

善举贯穿生活,爱心填满周遭
 
   梁杰被班里的同学半开玩笑地称呼为“杰哥”,一来是因为他是班里较年长的学生,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会尽量参与班级组织的所有活动。在“大学”这个班级概念模糊、集体意识淡化的小社会里,来到海大仅仅半年的时间,他已然与班级同学熟络起来——这个“绰号”也显得更加亲昵却不乏尊重。
 
   2013年的圣诞节,班级党支部组织看望自闭症儿童,梁杰听闻,立刻表示愿意一同前往,即使他是一行人中唯一一位男生甚至是唯一的非党员志愿者。为了这次前行,他精心准备了一首《爸爸去哪儿》,还耐心地陪着孩子们做投球游戏。自闭症儿童抓握能力不好,梁杰就一直抱着他们、鼓励他们进行投球练习,因此孩子们也对他格外依赖。梁杰所在班级的党支书刘入嘉也称赞道:“和小朋友在一起,他付出了很多,很倾情投入。他就是一个很温暖的人。”
 
   那天,梁杰和孩子们一同愉快地度过了一个充实的下午,直到与孩子们说完“再见”看着他们被家长接走,才舍得离去。而后,梁杰有时间也会去探望那些“小天使”。梁杰认为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孩子一样,他们只是不爱用语言交流,梁杰也从与他们的接触中感受到孩子们的可爱动人之处。
 
   回想起那天下午,他嘴角上扬:“要知道,他们是能感受得到的,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你好。”他突然动情说到,“我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人关注特殊群体,不需要你多么有钱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赋予他们精神上的温暖。”梁杰说话轻缓,同他的聊天中,总会或浓或淡地感受到他的耐心细腻,他就那样自然而不造作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这个社会所需的“正能量”。
 
   至于今年年初轰动校园一时的“拯救落水狗”事件,梁杰亦在现场。他和室友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发现掉落人工湖中已冻得不会游水的小狗,梁杰自己不会游泳,在岸边十分着急。好在另一名海大学生跳下水,救起小狗。梁杰见下水者也被冻得僵住,赶忙找到一根长长的金属条拉起下水者,并在此后跟随着很多人一同将小狗送进图书馆取暖。“目睹并参与这件事的全程,真的会被海大人的善举感动。”同样热爱做善事的梁杰这样说到。
 
    事后,有人问他,为了一只狗做这么多,况且最后还是没能留住小狗的生命,真的值得吗。他说他思考了很久也没有想到所谓的正确答案。“其实你在现场根本想不到那么多,更不会去衡量‘值不值’。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揣度的东西不同,他只选择了他应该做的。救或不救就不会有标准做法。后来我想了想,我觉得值就是值!”他扶了扶架在高挺的鼻梁上的眼镜,低垂的眼瞬间抬起来,目光温柔而坚定。
 
    梁杰认为“做好事”并不是一个要求,而是一个倡导、一份希冀,多做善事便能多传递正能量,大环境的冷漠已经让很多人深感失望,他不希望世界朝着一个冰凉刺心的方向发展下去。今年初春时节震撼了无数人的那句“人倒了可以扶,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如是,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冷漠不能掩盖它。

“不用去衡量值不值”


走自己的路,帮更多的人
 
    正是出于这种凭心而发之“善”,去年九月,他初进海大,就开始做着他自己认为对的事。当时他在南区食堂旁的超市捡到一个高档精致的商务夹包,现金不多,但有数十张银行卡和消费卡。他顾不上吃午饭,在路旁等待近一小时,最后因为忙于上课而将包交到保卫处。在此之后,他路过保卫处时总要去寻问失主是否前来领包,几日之后,当听说失主领走了包后,梁杰总算松了一口气:“我心里的大石头算是放下了。”
 
   “做拾金不昧之事时我不怕被讹上。”他说。
 
   谈及许多原本想去行善之人扶起摔倒老人却反遭诬陷的事件,梁杰并没有预想中的担忧,他笑言到:“社会上还是好人占大多数,正常情况下,别人是不会诬陷你的。”对他来说,每个做善事的人,都是尊重、遵从他们自己的内心,没有“值不值”,也没有“是否有回报”的思索。话到此处,梁杰自嘲到,也许是自己平时爱管闲事,当事情发生的一瞬间,他总是本能地想要帮助别人。“有时候社会上的确会出现很多不道德的事件,我们每个人也不可能仅凭自己的力量去纯净整个社会,但是如若每个人都愿意从力所能及的方面助人,推动的就不只是一点点的净化。”他有感而发。
 
   之所以一路走来帮助别人,梁杰表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自己儿时好友的影响。“那时他是学校的风云人物。”梁杰说,话中满是尊敬与钦佩。梁杰的这位好友大学期间每顿饭只有两个馒头和一个菜,自身生活节俭,却每个月都掏出三百元寄给生活在云南山区里的的孩子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位“风云人物”也曾呼吁身边同学把不看的书都给他,他收集起来寄到边疆的山里,给予那些渴望着精神食粮的孩子。这些事迹对梁杰触动很大。梁杰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从中也学到很多,身边有这样一个人,自己感到很荣幸,潜移默化中也就向他学习起来。  

    “我最坚信的一句话就是:别人走过的路我不一定去走,但我走过的路,一定是辉煌的。”因为在图书馆而一直压低着嗓音的梁杰突然将声音提高了一个度。他一直认为自己所做的好人好事同很多人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但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善行与努力,走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从而帮助到更多的人。

    “同学请问你是海大的学生吗,你知道六区怎么走么?”采访接近尾声,恰巧有一位前来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恰好来问路。“你从这里一直往前走,会看到一个广场……”热心肠的梁杰站起身来,迎上前去,用手指向图书馆的落地窗外,比划着海大曲曲折折的道路。依然还是压低着声音,指讲着详细路线。末了,还特地提醒如果找不到就再问问其他人。

    问路人报以感谢的微笑,踏出图书馆的大门,从图书馆的透明玻璃可以清楚看到,那人已经拾级而下,向着梁杰指出的道路寻去。
 
结语
 
   风吹樱落,树茂花绽,转眼又是海大的一个盛夏。三月——“雷锋月”,已然溜走,四月的温暖似也不再眷顾来人,而梁杰,一个一如既往顺从自己内心坚持走自己道路的行善者,在这个于他而言并非特别的时节里,继续怀揣着他的善与心,一点一滴地做着一件件看似细微却着实让人为之感动的善举。只因他行善从心。

文:冉梦莹 纳昕勃(实习)  图:源自受访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