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参加我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的海洋环境学院高级工程师矫玉田在圆满完成各项科学考察任务返回学校后,作为队员代表参加了4月24日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举行的座谈会,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接见。张高丽充分肯定了第30次南极考察队取得的显著成绩,强调做好极地科学考察研究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希望极地科考事业能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其中,深入开展极地科考研究,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极地事务,有效争取和维护国家的极地权益。
据了解,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后,开展的首次南极考察。搭载科考队员的“雪龙”号历时160天,航程3.2万海里,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考察,并抵达南纬75度20分开展大洋科学考察。这是中国船舶迄今到达的最南纬度。
作为本次大洋考察队的队长,矫玉田高工带领来自全国12个科研、院校单位的35名队员,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磷虾资源调查等方面展开大洋科考,完成南极半岛海域海洋环境综合考察重点站位33个,创造了大洋科考项目的多个“首次”。南极半岛海域综合调查的圆满成功,为系统研究南极半岛海域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初步建立起我国对南极海洋的长期观测网络,为提高我国极区海洋观测关键技术的研制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
由中国海洋大学承担的国家极地专项考察任务和走航观测任务在本次科考中成功执行,矫玉田和队员们首次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成功布放一套防冰山碰撞结构的海洋潜标系统;首次在南极半岛开展海洋湍流的观测项目,完成16站位的垂直剖面湍流的观测。在“雪龙”号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船上遇险游客的任务中,矫玉田为寻找直升机冰上机场,带着冰钻测量海冰厚度,确保飞机降落在浮冰上的安全,并和队友一起用木板搭建简易浮冰上机场,受到澳大利亚游客的赞扬。
据悉,矫玉田高工从事极地考察工作20多年,曾10次赴南极考察,多次担任大洋考察队队长;5次参加北极科学考察,4次参加国外合作北极考察。几年来完成了多项国家极地考察项目,创造了多项考察项目的首次和空白、发明多项专利。今年3月,国家海洋局表彰了中国极地大洋科学考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矫玉田榜上有名,获得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先进工作者称号,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文:呼双双
矫玉田高工正在开展科学研究
矫玉田高工参加俄罗斯船救援时测量海冰厚度
在浮冰上搭建简易机场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