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4月27日上午10时,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启航,执行为期25天的“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渤黄海春季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海大海洋地球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厚杰教授担任此次考察任务的首席科学家。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14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59名调查队员将分两个航段参加本航次科考。
该航次的主要任务在渤黄海海域的重点断面和站位采集大气、海水、生物和底质沉积物样品;进行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多参数的环境要素观测。在设计的重点断面和研究区域,开展海洋水文和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态、海洋地质和海洋遥感的现场观测。由海大和航天科工集团三院联合研制的多普勒激光雷达首次随船执行海上观测任务,用于研究海洋大气边界层三维风场和气溶胶光学特性,探索海洋气溶胶环境和船载测量条件下的大气风场、边界层特征多尺度探测方法,积累我国海气边界层剖面观测资料和卫星同步印证数据。
据了解,“东方红2”船日前刚执行完西太平洋海洋科考任务,于4月23日上午返回青岛。近年来,船舶中心围绕“打造一流船舶、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业绩”的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克服科考任务重、连续出海作业时间长、任务间备航时间短等实际困难,安全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相关科考任务。此次科考任务的执行,将进一步推动渤黄海海域的科学研究,有助于在该区域的研究取得高水平成果。
文:曹鹏飞 李岩 图:刘邦华
出航前,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吊装上船并安装调试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