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军副校长(左一)在中英大学校长圆桌对话会议上发言
本站讯 应教育部邀请,李华军副校长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参加了2014年4月22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英大学校长圆桌对话会议和4月23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
中英大学校长圆桌对话会议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的配套活动,由教育部与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共同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二所国内院校和爱丁堡大学、华威大学、诺丁汉大学等英国院校的50余名代表参会,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和英国高教科研国务大臣David Willetts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英代表围绕“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校企合作”和“中英教育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三个议题进行圆桌对话,交流大学发展、产学协作和中英教育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当前挑战及未来展望。李华军副校长就英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最新变化、英美大学制度差异及借鉴之处等问题发言,爱丁堡大学校长Timothy O’shea等代表予以认同并互动回应。
4月23日,李华军副校长受邀出席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全体大会。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英国卫生大臣亨特共同主持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并在会议期间与中英大学校长们握手交谈。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工作人员陪同参会。
通讯员:李卫东
刘延东副总理与中英大学校长们交谈
新闻资料:
今年是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办。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2012年在伦敦启动,是中国与欧盟国家第一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在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了中英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三大支柱。中英双方在人文领域合作交流积累的正能量,越来越成为增进理解、深化友谊、推进合作的重要因素。目前双方在机制框架下已设计了上百项活动,涵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媒体、青年以及卫生7大领域30多个方面。
机制成立两年来,中英人文交流合作富有实效、蓬勃发展,其中科教方面,目前中国在英留学人员超过10万人,占中国留学欧盟学生总数的近一半;5000多名英国学生留学中国;英国有孔子学院25所、孔子课堂92个,总数居欧洲之首;英伦岛内“汉语热”持续升温,已有6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中英两国政府决定投入总计2亿英镑设立“联合科学创新基金”等。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