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发言
本站讯 4月19日上午,2014视觉与学习青年研讨会在鱼山校区逸夫馆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承办,主要目的是为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研究领域内的中国青年学者提供一个深层次交流的舞台。
本次会议注册人数超过500,其中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各大高校学者,全场座无空席。
会议伊始,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闫菊致开幕词,她简单介绍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在欢迎各学者光临海大进行学术交流之余,诚挚邀请他们在海大九十华诞再次莅临。
随后,主持人简要介绍信息科学研究的发展史,并展示鱼山地貌俯视图,为学者们接下来两天时间的活动提供方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高新波应邀上台,用诙谐的语言介绍青岛的自然景色。随即,在活跃的气氛中他请出上海科技大学教授马毅做第一场报告。马毅从“为什么做研究”和“怎么做研究两方面阐述观点,强调科学界亟需确立客观的评判标准,对部分学者在科学研究中不严谨的态度提出批评,揭露中国学术界的弊端,引出中国教育现状,并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山世光做第二场报告。他以视觉系统制作中所遇问题为线索,回顾在此领域学者们“过去十年做了什么”,并就“人脸图像”对数年的摸索做出反思。最后针对马毅“科学需严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认为科学需要大胆尝试,不按部就班或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接下来由高新波对两位学者的报告做出简单总结,嘉宾在中场休息期间合影留念。会议后半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教授樊彬和中山大学教授林倞先后做报告。樊彬介绍了“局部图像特征描述”,并提出“模拟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总结实现DOS发展的三个步骤。林倞则与大家分享了“网络结构动态调整”,提出新的结构优化方法,呼吁大家充分利用GPV性能,保证其最优性。
马毅等四位学者报告完毕后均当场回答台下嘉宾的提问,高新波进行总结。至此,会议告一段落。
文:夏优 图:戴一畅
嘉宾提问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