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纵横

“中山路·老街里”记忆展杂感

作者:谢美龙来源:图书馆发布时间:2014-04-01

字体:

  老北京曾有“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的顺口溜;老青岛也有“身穿谦祥益,头顶盛锡福,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的讲究。

  当然那也是优裕人家的格调,若我乡下的祖辈,一件羊皮破夹袄,就随他一生,抬头时冷不丁响起的牛叫权当听戏,声儿听进自个儿耳朵里,牛还是东家的。

  总是固执地以为照片不及山水写意(画),后者妙在虚实有无之意境而蕴藉无穷;照片则以黑白为佳,近乎知白守黑,绘出人、物、事素朴的质感。

  看着老照片里站在路上的先人,有些模糊,普普通通的,就那么站着。你若看他他也便看着你。蹲在角落里的黄包车夫,正在盘算着这个月还没着落的份子钱,盘算也是白盘算,没有正脸……

  就像某个小诗人说的,人迟早要挂到墙上去,有的挂得显眼,有的冷在角落。一段不算太短的人生之路,一张薄薄的相片,一条路、一张照片倒也齐活儿!

  一百多年了,路还在,人走远了,一批又一批的,风尘四起。

  阅人无数,五味遍尝,一支烟燃尽黎明。为一个男子所弃时,只是平静的一句:“走时请把门带上”。一件寻常衣服,随意一披,自成风度。说的是女人,也是路。

  自己也曾走过,那时不知它的名堂,一个异乡人,没什么特别的,曲曲折折的,有时看到日头,有时隐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海看见了……挺着一座并不那么旧的楼,却写着始建于1891年,只是觉得有些异样。后来知道了眉目,也去过,没什么,只是信步走着,瞧着两边的已非昨日的街景,看路上是否映出自己的前世来生。

  乡下人更喜欢旁边枝枝蔓蔓出的小巷,斜斜窄窄的,容不得马车,只凭一对脚底板儿,试着走下去,遇到几个落魄的猫狗,让路也让得亲切。要么任性而折进另一段,斜斜地,微微的坡,通向几个冷清的小店,说句:囊中羞涩只看不买惭愧惭愧。店主对曰: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无妨无妨。有时也背着白眼而去,倒也坦然。

  还是您自个儿到路上走走吧,说不定会遇一老头儿,年齿跟这条路相仿,随便来上一段(掌故),寥寥数语,便胜却文章无数,不胜唏嘘,就此搁笔。

文:谢美龙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