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要闻

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学生工作十件大事

作者:通讯员来源:学生处发布时间:2013-12-31

字体:

一、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以“青春中国志,腾飞中国梦”为主题,各级党团和学生组织积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团支部书记培训班、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组织开展“海洋强国与中国梦想”、“与信仰对话”、“我与祖国共奋进”等专题讲座和系列教育活动,举办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主题思辨会、红色电影展播、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教育实践活动,将“我的中国梦”与学生的学习、科研以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紧密联系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二、提高党性修养,发挥示范作用,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全校4018名学生党员按照《关于在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认真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开展党的理论、党史和时政知识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法制教育、廉洁教育,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示范活动,设立学风帮扶党员示范岗等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培养树立优秀学生典型,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建设

  通过邀请“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李文波校友等走进“八关山讲堂”、优秀学生标兵和优秀研究生典型走上“海之子讲坛”、编辑出版《海之子风采录》等形式多样的校风学风建设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经认真评选、严格审核,评选出省级优秀学生24人、优秀学生干部12人,省级先进班集体6个,优秀学生标兵10名,3名学生荣获第十四届文苑奖学金,447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5398名本科学生获得学校奖学金,共发放奖学金1198.66万元。465人(含团队)分别荣获獐子岛百佳优秀大学生奖学金、青岛银行优秀大学生奖学金、中国银行自强大学生奖学金、中国银行研究生学术之星奖学金、春华奖学金等,奖励金额202.83万元。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9级本科生侯杰荣获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称号,管理学院2012级会计学专业研究生翟耀荣获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校报、网站、讲坛等阵地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弘扬优良校风学风。

四、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实践育人

  学校重点支持131支实践团队,以“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为主题,走进城乡基层一线开展红色体验、政策宣讲、支农支教、民生调查、环保宣传、就业体验、服务蓝色经济等丰富的实践活动。1支团队入选“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全国百强团队,1支团队入选全国重点实践服务队,15支团队参与第五届“调研山东”及大学生社会调查十大重点项目等活动,16支实践服务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22名教师、43名学生分别获得省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和优秀学生称号。

  选派252名志愿者参加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青岛市暑期机关挂职锻炼、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多类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以“传承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爱心助老助残、义务献血、义教募捐等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研究生支教团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中,发挥优势,主动承办由国家海洋局主办的全国首届西部支教团海洋科普知识培训班,校团委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

五、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大学生科技竞赛和社团建设获得嘉奖

  学校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指导,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毕生情•海大梦”毕业晚会、“校庆杯”系列球赛、校园歌手大赛、青春风采大赛、辩论赛、法律文化节、读书活动节、国学活动月、研究生海洋发展论坛、“谋海济国•蓝色畅想”研究生学术论坛、“创业大讲堂”、“海岸风”文化沙龙、中国国际动物与自然电影节生态电影展映进校园、曲艺进校园等活动,承办2013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代表山东省赴台参加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学生社团活动日益活跃,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我校学生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第十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三等奖3项;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中,常蕾同学获得大赛最高奖“南极特别奖”。“东乡行”西部志愿者协会荣获团中央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银奖,生物科技协会和“海之心”志愿服务队荣获铜奖。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实施的“倡导账单电子化的绿色行动”项目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第七批青少年环保公益小额资助项目资助并获得“优秀社团奖”。环境保护协会申报的项目获全国“2012年保护母亲河”项目立项。

六、强化教育导向,创新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在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的基础上,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所在地取得联系,多渠道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建立健全困难生认定回访体系,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2013年,建立了438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积极拓展社会资助渠道,不断健全全员资助体系。共为7185人申请发放国家和社会各类助学金及困难补助1270.3万元,为1573人办理助学贷款1028.9万元,设置“四助”岗位1534个、发放工资270.3万元,确保资助实现全员覆盖。强化资助育人导向,搭建素质拓展平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启动实施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在全校设置440个“助学公益岗”和55个“学业警示帮扶岗”,对受学业警示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展结对帮扶;选派1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美国、台湾及国内名校学习交流;开展首期“海之子”成长训练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专题培训;举办“诚信相伴•圆梦中国”主题征文、“我的中国梦”超级演说等活动,加强诚信、励志、感恩教育。

七、推进有专业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拓展沿海地区就业市场

  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经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学校建立的“1+3+X”的职业发展教育通识课程被首批评为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各学院(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加强了与专业特色的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进一步提高。

  积极开拓山东、浙江、江苏、广西、河北、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就业市场,先后与唐山、秦皇岛、威海、烟台、宁波、连云港等地市签订协议,吸纳各地用人单位组团到校招聘,组织学生赴各地参加实习实训,有4名研究生到福建省就业任职副县长、副镇长、48名学生入选国家海洋局系统海洋人才港挂职锻炼、12名研究生赴广西挂职锻炼,我校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选定的定向招录选调生高校,毕业生到沿海地区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积极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应征入伍”、“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国家计划,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31%。

八、积极推进培养国防生工作

  在国防生培养工作中注重把提升第一任职能力与积蓄发展潜力相结合,做到培养开放思维与筑牢思想根基相统一,提升科技素养与增强军人作风相一致,积极搭建平台,大胆实践。完善制度建设,对国防生课程学习、军政训练、内务管理、请销假、量化考评等17项制度措施进行了完善,进一步加强了正规化管理。组织国防生党支部开展“忠诚于党、磨砺思想刀锋”系列讲座,举办国防生军事体育运动会,建立以英雄墙、荣誉墙、风采墙、励志墙、梦想墙和军事文化长廊为主体的国防生特色文化。我校国防生作为海军国防生代表,参加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我们的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文艺会演,表演节目《当祖国召唤的时候》,赢得广泛赞誉,展现了海大国防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九、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针对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沙龙等多种途径,对不同层面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定期组织心理危机排查,做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举办以“关注心灵,追逐梦想,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第九届心理健康活动节,通过组建“逆风飞扬”心灵成长团体、“E网情深”沙盘团体辅导、“自我成长之旅”新生心理适应团体辅导等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为学生提供音乐放松治疗、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训练、心理减压训练等个性服务,做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被评为“山东省201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优秀组织单位”。

十、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增设兼职辅导员岗位,提高兼职辅导员工作补助和班主任津贴,加强对优秀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考核激励。创新学习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能力建设,成立“心理兴趣研修小组”,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培训,组织优秀辅导员赴兄弟高校专题研究学习,选派辅导员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业务培训50余人次。开展团体辅导、素质拓展训练,举办“辅导员沙龙”、“我的大学”辅导员讲坛,丰富“辅导员博客”,编辑辅导员工作案例集锦,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继续设立辅导员专项课题基金,评定21项立项课题。组织辅导员积极参加全国、省级工作论坛和项目研究申报,多人次获奖。于淑华获“2012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入围奖并入选2013年山东高校骨干辅导员。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隗澳宁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