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澜阁】行走的力量:海大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

作者:王静 鞠琪 马文卓 张纯纯来源:校团委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3-11-29 字号:



 

2013的夏日,一样的骄阳似火,一样的酷暑难耐,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我们。聆听梦想的启迪,顺从远方的呼唤,我们行走在实践的路上。131支团队的集体实践,1000余名同学的共同参与,遍布全国23个省市的坚定足迹,我们以梦为马,共赴青春盛宴。骄阳似火,敌不过我们对远方的向往;酷暑难耐,止不住我们对行走的渴望。只因我们知道,远方才是青春的模样,行走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带着梦想与激情,接受社会的洗礼,聆听实践的教诲,挥洒青春的热血,这就是实践的魅力,这就是行走的力量。

孩子们积极回答趣味知识竞赛的问题

你未到达的地方,哪怕相距咫尺,也叫远方。

每个人都对远方充满幻想,你可以到达任何你想到达的地方。只有灵魂和身体同时在路上,才是真正的行走与成长。

“力行而后知之真”,在“三下乡”这个舞台上用心丈量过的我们深有体会。今年由131支队伍、近千人参与的实践乐章,让我们再一次明白:远方才是青春的模样。回首火热八月,梦想、坚持、感动、责任、奉献、友爱等等已在心里落地生根。感谢三下乡,让我们的青春真实、丰满、充满正能量。

 

下乡走访

诗人说:世界上最美妙的时刻便是邂逅。与三下乡的初次邂逅便是在不经意间发生。偶然的听说让我们初次对它砰然心动,而随后的三下乡宣讲会上往届优秀队员的精彩讲说让我们彻底被它精彩的实践过程、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那丰硕的实践成果折服,那时的我们悄悄对自己说道,我们也要进行这样一场关于青春与梦想的旅行。

准备,在梦想刚刚起航的刹那便已开始。从最初通过拜访往届的优秀队员,通过书籍、网络等各种途径来了解三下乡,到最终立项、联系实践基地与媒体,一切的一切仿佛还在昨日。忘不了我们在深夜间的在线会议,忘不了见面讨论时的唇枪舌战,忘不了一遍遍修改的立项书、一遍遍修正的路线流程,忘不了第一次拿起电话联系实践基地与媒体报道时的忐忑,当然更忘不了在终获立项资格时的喜笑颜开与踌躇满志。那个小小的编码,那个以A或B开头,后面跟着三个数字的编码,却让我们如此的满足。

虽然我们不说,但我们却依旧知道能最终立项成功我们需要感谢的人有很多。我们知道学校为开展三下乡从很早就开始筹划,我们知道校团委为让我们更好地实践而组织一场场的宣讲与培训,我们知道院团委在答辩时严格而饱含关怀的点评,我们知道公正评选出立项团队背后所需的艰辛,我们知道学校为我们购买保险、队旗、队服的付出,其实我们都知道。因为我们知道,所以更加努力,努力踏着“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的实践主题奏响的激昂鼓点,奋力谱写我们的三下乡的乐章!

互帮互助,我们共同前行

在轰轰的火车奏鸣中,我们启程了。忘不了候车厅里大大小小的行李,沉重却满载着期待与热情;忘不了火车上那一张张疲倦的睡脸,也许长途的奔波只是乐章的些许点缀;忘不了车窗外那一幅幅多彩的画卷,或是碧翠的山丘映入眼帘,或是苍茫的草原一望无际,或是荡漾的海面水天相接,亦或是青砖碧瓦,古色古香,亦或是高楼耸立,美轮美奂。一幕幕,触发着久违的感动,交织着汗水与泪水,欢声与笑语。探寻井冈山的光荣历史,踏访香港的交流学习,一个个蓝色的精灵为这个夏天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行访千里,心系留守儿童;大美新疆,魅力天山孩童;工地走访,田间地头,茫茫戈壁间传递着我们的感悟;年画艺术,傣药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发扬。

也许没有踏过坎坷的山路,队友间的友谊就不会展露无遗;也许孩子们的脸上还透着嫩稚,最朴素的梦想却流露出最朴素的感动;也许一顿水饺无法完全表达我们的真诚,为爷爷奶奶捶背捏脚,和他们聊聊天,却带去了一份温暖与关爱。一切的也许都是我们这些穿着蓝宝石队服的海大学子创造的希望。戈壁间有我们坚定的足迹,风沙再大也阻挡不住我们的脚步;茶园里有我们嗅过的茶香,浓浓淡淡间有我们的延承。有了蛙鼓的脆亮、知了的聒噪、蚊蚋的低吟、鸟鸣的婉转,这个夏的奏鸣曲才会更加富有韵味,更加真实地鸣出我们的乐篇。

(一)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梦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是“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也是我们的共同渴望和追求。今年夏天,我们来到了素有“中国西瓜第一乡”之称的山东省昌乐县尧沟镇,到瓜农中间进行“中国梦”宣讲,探寻他们的幸福生活梦、绿色科技梦和生态环保梦。

深入瓜棚交流——瓜农们的中国梦

我们原本的计划是在村里社区活动室,就绿色有机梦和幸福生活梦开展宣讲会,并走进瓜农们家中走访倾听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感触。实践的实际情况却与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老乡们普遍不愿接受采访,他们忙于大棚里的农活,即使有的愿意和我们聊几句,也不愿意接受拍照、录音或录像。一次次的采访被婉拒,接近中午时,又降下滂沱大雨,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先回旅社,再另行商量对策。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注意到旅社老板刘先生竟然就是当地的“西瓜销售大王”,于是我们商量着以刘先生作为切入点。令我们高兴的是,他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他在惠农支农新政策下,依靠科学方法不断实验,改良瓜种,种瓜致富的过程。在听说我们的困惑之后,刘先生愿意帮助我们牵针引线,由他出面与乡亲们协调沟通。事情到此就顺利开展下去了,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们走进了村民们的育苗棚和种植棚,放下了录音笔和笔记本,挽起裤腿,一边帮瓜农们干活,一边与他们聊天。目前阶段,瓜农们最担忧的问题是病虫害,只能通过药物控制。谈起种植大棚西瓜的发展历程,瓜农们朴实简单的话语中却饱含了艰辛与汗水:从借鉴先行者经验到主动学习西瓜种植新技术的书籍资料,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在摸索中不断学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经验中寻找精华。

说到梦想,大婶脸上绽放出笑容

谈到梦想,瓜农们朴实黝黑的脸上透出淡淡的微笑:西瓜有好的收成和销路,家人身体健康,孩子们好好学习有出息……大棚瓜农们心中的幸福生活梦是如此简单而质朴。他们怀着朴实的梦想在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和科技帮扶下辛勤耕作,感激着,满足着并期待着一个更好的明天。每一份幸福致富的小的梦想融合起来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想,每一个人筑梦的力量汇集起来就是实现我们中国梦的伟大力量。与瓜农们的交流让我们感动也深感振奋。我们不禁思考,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能为瓜农们、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做些什么呢?

我们连夜修改原定方案,加紧排练,将原定于7月13日上午的宣讲环保改为“中国梦绿色梦宣讲演出”,地点就定在村头大槐树下的小广场。我们表演了手语舞蹈《国家》,并为乡亲们演示了一个废旧电池污染的环保实验。越来越多的老乡们围拢过来,我们开始进行环保宣讲,介绍废旧电池的危害以及环保农药的选择等。宣讲之后的有奖问答环节,孩子们踊跃回答问题。最后一个环节,是鼓励老乡们把生态环保梦付诸实践,让废旧电池归队行动:用我们的旧书,来换老乡们手中的废旧电池。我们两年来积攒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被“洗劫一空”,战果是122块废旧电池,包括1号电池、7号电池、5号电池、纽扣电池、手机锂电池等各种废旧电池。我们把这些电池收好,移交给昌乐环保局做集中处理。

队长马乾耀为留守儿童进行中国梦宣讲

此次我们的三下乡之旅,虽然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亲身体验了大棚西瓜种植的艰辛,并在与瓜农们的交流走访中,了解到基层瓜农对“中国梦”的理解,也加深了我们自身对“美丽中国梦”深刻内涵的认识,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瓜农的幸福生活梦中增添绿色梦、环保梦、生态梦等元素,为“美丽中国梦”的具体内涵赋予新的色彩。此外我们实地探访、了解了温室大棚瓜菜种植技术,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对于我们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的拓展也有帮助,提升了专业技能,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更感受到了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担当。圆梦,我们在路上。

(二)以此为名,以兹为始

连日的高温闷热,都无法淹没这短暂五天的记忆。当我们挥手告别唐山,为我们的三下乡暂时画上句号时,我相信,一切都还是开始。

从我们踏上唐山的那刻开始,就注定我们的记忆和感触是沉甸甸的。忘不了,参观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厂的触动:大型的冷冻室,水产品处理加工的整套先进流程,精密的实验室等等。这些零星的片段串联起的是现代水产加工的今天,更是水产发展的未来。忘不了,在育苗场中,在还相对原始艰苦的条件下,那种水产人苦中作乐的洒脱与自在:为自己设立了休闲娱乐室,还重装修厕所,努力一点点地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忘不了,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海上大型养殖网箱时的激动与震撼:在一片辽阔的海区中由网箱划分出结构,在其中畅游以逆时针方向集群的河豚鱼景象的辽阔与壮观。更忘不了,那些长期驻扎于此的淳朴热情的渔民,他们在漫长孤独的日子里与大海为伴,在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中固守一份坚毅与乐观。身为一名水产专业的大学生,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水产,打消了我们的茫然。

海藻水产养殖调研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之前对于水产行业的认识是多么的片面与消极。觉得水产其实是很靠经验的领域,我们在大学学习到的很多知识,在面对实践时还略显苍白。水产行业,与陆上的其他农业领域不同,限于水上环境的复杂,即使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水产领域还是需要更灵巧的人力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而这与我们大学的学习又有一定的相悖。可是今天,当接触水产后,我们知道,水产的路,是广阔的:它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一人一船一网”的捕捞模式,也不是单纯的水池养鱼。它牵扯了太多的东西。“养殖—加工—销售”的全新生产流程、海洋牧场构建、海上网箱养殖、休闲渔业,这些对于我们水产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耳熟能详的名词,不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水产发展的前沿;而是真实的存在,就发生在今天,它们不仅是水产未来的方向,更是水产的今天。

所以,我们在想,以一名水产行业的大学生为名,以此为名,想要用自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力量,将实用技术推广,让这些朴实勤劳的水产人可以少一丝辛苦。而我们也知道,这其实是很漫长的路。就像海大校友唐山海都有限公司李卫东先生说的那样,真正一线的水产人最关注的其实是生产的结果,而绝非我们研究的详细过程。我们的研究,可以精确细致甚至漫长;但在投入生产时,就必须可行简化有效。而这,其实正是今天我们在从事水产研究时的问题所在。其实,这并不矛盾:渔业生产需求推动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又提升渔业生产。两者需要找到联系点,这便是实用性。这便是我们应该在未来研究中注意的问题。作为一名水产专业的大学生,先辈为我们拓宽了水产的定义,提升了水产的空间;而我们也需要践行这样的水产,怀抱水产人的乐观与坚持,定义水产。感谢三下乡给我们机会,让我们看到了水产的良心,也触碰到了水产的今天和未来。

(三)拳拳服三农

“云霞萦绕一幅画,人杰地灵是栖霞,八方宾客乘风来,太虚宫里有神话 ,春到果园万树花 ,秋来果香满山崖……”哼着这首优美的《栖霞之歌》,我们“中国海洋大学赴烟台栖霞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一行8人来到了著名的果都栖霞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田间地头采访村民,只为聆听他们真实的心声

在这个盛夏的季节,我们奔波在栖霞的路上,只为了解栖霞苹果产业最真实的情况,只为能通过所学为美丽的栖霞贡献一份我们的力量。我们走访了栖霞市果业局,走访了慧恺果蔬合作社冷库、田欣果蔬有限公司,走访了附近的大小村落,走访了周围的无数果农。看着那通过自己艰辛努力才得到的调研结果,终于真正明白了调研的意义。那一串串数字,不是我们从网上下载的资料,不是指导老师给的参考,而是我们自己、我们8个人通过这几天的走访而获得的一手资料。我们不仅从那一串串的数字中读出了栖霞苹果发展的现状,更从中聆听到了果农真正的心声。

田间地头

看着当地冷库仍然使用着较为落后的冷藏技术,看着果农们在这个信息时代却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果农—本地经销商—外地经销商—百姓”的销售渠道,我们不禁开始思考,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那些朴实淳朴的果农,无论春夏,不懈耕耘,但优质的苹果售价却仍不高。不要觉得城市超市的苹果贵,果农们的利润就高,其实大部分的利润都进了经销商的腰包。但在栖霞这个“果农—本地经销商—外地经销商—百姓”的销售渠道一家独大的情况之下,果农们却仍别无选择。果农们的一家生计几乎都维系在他们的果树之上,而由经销商掌控价格的果树却无法为果农们带来他们想要的生活。还有当地的冷库,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他们却仍然使用着传统的冷藏技术,不仅缩短了苹果的储藏时间,更加速了苹果的水分流失。想要利用所学帮当地改变的信念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过,想要努力学习帮更多的人改变现状的热血也从来没有如此沸腾过。尽管在调研的最后,我们将较为先进的冷藏技术报告提交给了当地果业发展局,将网络营销策略告诉给了当地果农,我们却仍觉得做得不够。但也欣慰,在我们离开之后,当地果业发展局反馈给我们说新的冷藏技术及网络营销已经在当地开始了试点工作。那一瞬间的兴奋安慰了我们整个夏天的艰辛。

详细讲解

都说只有义无反顾的付出,才可以理直气壮地收获。几天下来,我们累了,乏了,却掩饰不了我们内心的喜悦与踏实。面对月盼日盼的暑假的到来,我们抗拒了诱惑,耐住了寂寞,最终坚持下来了。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寝室,空荡荡的校园,只留下了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只留下了那拳拳服务三农之心,默默奉献,风雨无阻。唯有情,才有爱;唯有爱,才有这种情;这种情,让我们不管旅途的艰辛,生活的艰苦,春风依旧。只因自己满腔的激情,只因自己曾许下的诺言,只因自己心中那最原始的真诚。我们不虚此行。

(四)梦回周村,品悟历史文化厚重

我们到达周村的时候,天空已经飘起了雨丝。蒙蒙细雨中,我们慢慢行走在周村古商城的青石板路上,聆听着雨滴敲打在历经几百年风雨的红墙绿瓦中发出的清脆声音,于是便陡然生出一种时空交错之感。这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古商城,穿越明清穿越民国,缓缓走入现在,以亘古不变的姿色审视着外部社会的前行与发展,而自己,则仿若岁月凝固般的,保留着几百年前那个时代的音容笑貌,如一位老者般,向如今的我们,展现那个时期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用百年前的不变的味道、熟悉的乡音、古朴的商铺银行和票号,告诉着我们那些曾经的故事,在几百年的星转斗移中,把晨昏朝暮演绎成似水流年。

周村烧饼,作为中华传统美食之一,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形如满月、薄如秋叶、香甜可口,一张张周村烧饼是经传统手工技艺加工而成的艺术品,折射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性格。在岁月凝洗中,食物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性格。这种对于传统食物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得以有历史的依托。

我们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有古老的文明,我们曾经有先进的科技,我们有充满着奇思妙想享誉世界的建筑……除了周村古商城这条老街之外我们本应该还有更多这样的地方,从秦汉到唐宋到明清到民国再到现在,那些经历史岁月的洗练遗留下来的古老文化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多少呢?

铭记历史传承历史,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厚重与深沉,其实在前行的过程中我们真的应该看看前面走过的路,前人留下的脚印与记忆,因为这才是深入中国人骨髓的东西。现在为了经济的发展为了GDP我们总能看到各种新闻,譬如强拆,拆掉那些古老的民居改建成有现代特色的高楼大厦;譬如掺假,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丝毫不顾几百年传下来的诚信……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中,某些本应传承保留的东西正一点一点的消失,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蕴含在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里面有我们难以割舍的故事和情怀。如果所有的城市都变成标准的高楼大厦,如果所有的产品都变成标准的工业化生产,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述说我们的历史和文明?我们又怎样去体悟每件产品中包含着的专属于手工的温度?或许在目前,这样的话太过矫情,因为我们总忙着行走,而懒的思考。但只顾向前跑,丢了历史,也就丢了我们的魂。

在锡伯族博物馆

请相信,会有一天,我们不会再仅仅去在乎它们的商业利益,而是由衷的去珍视和保护这样的古城,这样的技艺,还有这样的味道。因为它们会告诉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因为它们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和性格之中。

(五)给力最好的未来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

“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

“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这是最好的未来,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

第一眼见到一群小孩儿心情格外欣喜,因为还没有熟识,学生都很羞涩。当走上了三尺讲台,讲着生动的内容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支教生活的开始,履行神圣职责的开始。我们拿着粉笔用板书强调重点,他们记着笔记认真地聆听;我们向他们抛出种种问题,他们异口同声地用稚嫩的童声回答。那一瞬间的满足与幸福值得我们一生回味。突然觉得45分钟好短好短,怎么可以一溜烟的功夫一节课就过去了,我们还没有写完,还没有讲完,还没有记住他们每个人的面庞。那一双双渴望而又真诚的眼睛更加迫使着我们去尽心尽力备课,顿时体会到了“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含义,也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它来源于没有功利天真纯洁的孩子们的面庞,也来源于平凡工作的每一滴感动。

下课后我们给他们布置了作业,看到他们交上来的作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欣慰?兴奋?开心?感动?也许都有那么一点点吧。当看到他们作业的那一刻,我们才深刻的体会到我的老师之前对我们说过的一些话。也许老师真的不会太在乎一份作业答对题目的多少,而在乎的是你在这份作业中用心的程度。同学们的正确率其实并不高,五道题平均也只能答对两道,但看他们的作业,却能感觉到他们的用心。他们在作业本上的涂涂抹抹与写写画画,在别人看来这是多么的不整洁,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却是他们用心的最好体现。

我们还做了很多,炎炎烈日下我们穿过了大街小巷,经过了农田山野,徒步进行家访,只为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们的家庭学生们的经历学生们的性格,只为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还组织了捐款捐物,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并为他们精心准备了礼物,看到他们笑颜如花的瞬间,我们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折纸,一起大声唱歌,一起在阳光下开心地笑。我们给他们画画,我们告诉他们,青岛有美丽的大海,有洁白的海鸥和帆船,有五月的风,有明媚的阳光。我们告诉他们,有梦,就要敢于去追逐,我们告诉他们,我们在大学里等着他们。我们告诉他们,我们等待着他们去创造最好的未来。

在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我们看到了因为自身生长环境的限制而更加渴望成长的他们,他们渴望长大,渴望变得强大,强大到可以走出深山见识外面的世界,强大到可以让辛劳的父母不再远走打工,强大到能够建设自己的家乡,使其也能繁荣发达;在留守儿童的集聚小学,我们看到了留守儿童渴望的不只是知识与经验,他们更渴望的是爱,一份可以无私地给予他们的爱。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细微的努力可以传递给他们乐观与希望,希望他们想起这段时光时,会有幸福和期待在回忆里闪闪发光。

“千万溪流,汇聚成大海。千山万水,传递着关怀。”

我们应该关怀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认识的人,还有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但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人。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

教孩子彩绘

同一片天空下相互关怀,这是我们最好的未来。

 

有人说,三下乡只是一场形式主义的演绎,有人说,三下乡只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旅游,还是让这些认真做着社会实践的人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三下乡”吧。

也许你会困惑,为什么大家都在做着同样的实践,结果却如此不同。那是因为我们不敢忘记实践前勇于收获的初心,不敢忘记实践前诚恳调研的承诺。只要你愿认真实践,实践亦会如此对待你。当有的人在纠结于是否要牺牲掉难得的假期时间时,我们已在为默默组队准备;当有的人仍在怀疑自己是否有勇气踏出校园时,我们已拿起手中的电话开始联系接收地、联系相关媒体;当有的人终于心有不甘决定加入实践队伍时,我们却早已在实践的路上。出发前的态度早已决定了出发后的结果。

“三下乡”也是个性化、创意化的秀场,活动的立意、设计、开展、收官,每一步都需要精密布局、创新思维,从中体会一个项目孕育的全过程,做好社会职场人的实战操练。

“三下乡”中难免也有缺憾。也许当我们热血沸腾带着自己所认知的新技术去践行科技支农时,到实践当地后却发现当地的技术比自己所带去的技术更先进;也许当我们兴致勃勃准备在广场中用横幅宣传绿色环保时,却被赶来的城管执法人员告知此处不能私自悬挂横幅;也许当我们千修万改好不容易确定实践行程时,到达目的地后却发现行程根本无法符合当地要求,只能拖着疲乏的身体在简陋的宾馆中继续挑灯夜战。生活总是充满偶然,调研总是难免碰壁,但庆幸我们从未气馁,从未放弃。不断受挫,爬起来继续前进;不断碰壁,换个方向继续前行,坚持到最后所有的心酸苦涩终酿成香醇的美酒,这也是三下乡的魅力。

我们逐梦,在路上。走进田间地头,我们体验现代农业产业;走进工厂一线,我们参与实际生产过程;走进红色老区,我们宣讲中国梦想;走进山区学校,我们为一个个孩子打开外面的世界。我们敢于踏入实践调研,我们用心服务奉献,晒黑的皮肤、感动的泪水以及饱含汗水的沉甸甸的调研报告证明了“三下乡”不是自欺欺人的敷衍,我们的经历不是毫无意义的形式!

也许有的人看着我们实践归来的感想会觉得矫情,但当你真正实践归来,你会发现那些不叫矫情,而是我们最真实的体悟,最直白的感情抒发,亦是我们在这个夏天最难忘的心灵的悸动。当我们体验红色精神归来,我们明白了国家与责任的含义;当我们深入生产一线归来,我们明白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当我们体验农村生活归来,我们明白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当我们支教归来,我们明白了梦想与温暖的重量。

实践归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能做的还有更多!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刘莅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