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致志
本站讯 11月27日晚,由中国海洋大学海岩社主办的海岩社西藏骑行、支教分享会在第八教学区顺利开展。会上海岩社西藏骑行车队的成员代表和西藏支教队员代表上台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难忘经历。海岩社部分成员也参加了分享会。
首先上台的是西藏骑行队的成员。小队由五人组成,四男一女在今年暑假沿着川藏线从青岛骑行到了拉萨。仅仅是一颗热爱旅行的心,就让五个年轻人背上行囊,骑上单车,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常人难以想象的2200公里骑行。小组成员海洋技术2011级朱明杭在分享中承认,在骑行的第一天,150公里的行程使小队成员叫苦不迭,“我为什么要来找罪受啊?”他略带笑意的说。但既然来了,就要坚持下去,对骑行的执着使他一天天坚定着坚持到底的决心。他也是小队中唯一一位坚持骑行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亲眼领略了日照金山美景的队员。
接着到了支教西藏小组的成果分享,志愿者用一张张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海岩社同学到西藏支教期间的真实生活写照。看着照片中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清澈的眼神,天真的笑容,在现场的观众们的脸上也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微笑。其实支教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首先在昆明集合,做了两天的大巴车来到丙中洛,也就是云南和西藏的交界,在那里,公路变成了土路,志愿者们一路颠簸,几经辗转才到达最终的目的地——寨瓦龙。而那里的情况也远比志愿者们想象中的棘手的多。不大的教室中坐满了四岁到七岁的孩子。面对突然出现的陌生的老师们,他们显得十分害羞,不敢说话,不敢交流。而且这些学生大都是怒族人,惯用的语言是藏语或怒族语,与志愿者们唯一的交流方式是肢体语言,这就使教学工作更加难以开展。克服了重重困难,志愿者们终于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也慢慢接纳这些年轻的大哥哥大姐姐老师。
“骑行这一路上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甚至连桥塌了这种事也让我们碰上了!”朱明杭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幽默的说,“但一路上也学到了很多,这些经历是我这辈子的宝贵财富。”
文/图:侯跃男
饶有趣味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