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名优秀学子齐聚舞台
本站讯 聆听标兵感悟,向榜样看齐;精彩大学生活,为青春鼓掌。11月14日晚,由学生工作处主办、化学与化工学院承办的2013年“海之子”讲坛优秀学生标兵访谈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影像观摩实验室顺利举行,出席本次讲坛的嘉宾有: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静老师、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初建松老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鷟老师以及各院系党委与团委老师。
本次访谈活动主要由回顾往昔、访谈、现场交流三部分组成。
回顾往昔部分,主持人首先阐释海之子即为“海大骄子”之意,并简要说明学生标兵评选工作的程序及讲坛活动历史。“海之子”讲坛创办于2006年,每年的面孔、形式不同,但留下的激励与感动长存,最后通过视频让观众回顾往昔,领略往届学生标兵风采。
访谈部分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 “博学,书海泛舟”,参与本环节的学生标兵有:食品科学与工程2010级苏世伟、信息与计算科学2010级高雅和药学2010级宋天佳。访谈伊始,三位标兵就针对学习问题、以自身经历为依托,为学弟学妹提出建议。宋天佳指出复习与平时积累的重要性,尤其对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难度较高的科目,应当进行有规律地复习。苏世伟则认为善于总结是一种重要能力,在总结中能够发现未掌握知识,找到知识的共通点,并建议学弟学妹将知识用于生活,同时倡导“见缝插针”式的学习方法,利用好零碎时间。高雅作为数学专业学生,针对数学学习表达自己的感慨——其实数学最重要的是兴趣,并以学习微分几何和随机经历的经历为例为证;但对于很多学生对数学无兴趣的现象,高雅用一句话为学生鼓励,“生活并不能总是称心如意,当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说不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实践与学习的平衡问题,宋天佳认为“学习是实践活动的休息,实践活动是学习的放松”,一定要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苏世伟则从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方面说明:学生应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并利用机会,立足基础,创新应用。高雅就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经历,说明对知识的缺乏并不可怕,只要肯学就有可能。
访谈第二环节“求真,知行合一”, 参与本环节的学生标兵有:大气科学2010级邹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2010级曹倩影、英语2010级秦瑾晖、环境科学2010级申恒青。邹添为学弟学妹讲述了自己在大学物理热学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并告诉大家:要调整心态,学会自我安慰。同时,邹添还表示应当摆正自己作为学生的的位置,避免浮躁,脚踏实地。曹倩影先就调整心态问题向观众推荐《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表明只要真心追求梦想,则成功并不遥远;后又结合自我经历,从如何开始投入学习方面讲述了自己的小窍门——制定计划并自我奖励。秦瑾晖则讲述了自己难忘的志愿经历,作为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优秀志愿者”,他坦言团队精神与耐心的重要性,并说明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表达希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希望。申恒青讲述自己的成长与支教经历,他认为:农村需要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还是值得的。申恒青把每个人比作一滴水,说明放大爱的力量,社会则更美好。本环节后期,每个人都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都表示继续深造学习的决心,而秦瑾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为此他已就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规划。在秦瑾晖深沉、令人回味的朗诵中,本环节结束。
访谈第三环节“弘毅,勇于攀登”,参与本环节的学生标兵有: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2010级常蕾,海洋生命与科学2010级康力、化学工程与工艺2010级杨超。康力以自己参加iGEM比赛的经历出发,简单讲述iGEM比赛的准备周期,涉及知识与能力,并表示:参加比赛获奖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证明自己,学会无私地与他人分享知识,能够看到科学前沿动态;参加iGEM大赛也说明“海之子也可以站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风采”。康力还就信息源筛选问题向观众推荐了问答类网站与网络公开课等。杨超通过自己参加化工设计大赛的经历,表达了“处于迷茫期,多对自己说‘Yes’的感慨”,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比如图书馆、图书馆的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社团经验丰富的常蕾则表达了对社团活动的看法,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在活动中能够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学会与人相处。常蕾表示在大学前,自己相对独立,认为与人合作会降低自己的效率,而进入大学才发现,队友能够让自己认识到不足,是成长的动力。
现场交流环节,观众就支教、考研注意事项、学习状态、转专业等问题与学生标兵展开积极交流。访谈结束后,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静老师对学生标兵提出进一步要求,张静表示:希望借访谈这个机会,学生标兵能够与同学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带给学生更多积极影响。
文:陈希 图:张艺博
学生标兵现场答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