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呵护半边天 定位人生路

作者:毛旭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3-10-24

字体:
 
朱萍讲述自己的小故事 
 
    本站讯 10月23日晚,由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团委主办,法政学院学生会女生部承办“呵护半边天——定位人生”讲座于八区教学楼8101教室精彩开讲。本次讲座邀请我校体育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朱萍,她曾四次赴维也纳体育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现任青岛市政协委员。朱萍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向在场师生描绘多姿多彩的人生旅程。
   
    “前两天,学校涨工资了,老师们都很高兴。但能被学生邀请讲座,比涨了工资还高兴。我也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讲给大家,给大家一些正能量。”任教32余年的朱萍在讲座开场就将自己与学生们的心拉得紧密。
  
    讲座伊始,朱萍首先和大家分享她的高考经历。1977年入学的朱萍正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天之骄子,这与她的家庭密不可分。“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当知道高考消息时,我的父亲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害怕第二年没有这个政策,于是给还在高二的我报了名。”因为对自己化学老师的喜爱,她填报了山东大学化学系。但命运总是阴差阳错,身为当年应届山东女子100米栏冠军,她最终被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录取。82年,她被分配到华东石油大学;88年,她来到了当时的青岛海洋学院,也就这样,“歪打正着”,她与中国海洋大学结下了密不可分的缘分。
  
  谈到关于成功人生的定位,朱萍选择用三句话诠释。“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吃亏是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萍提出,别人的短处与我们无关,要看到他的长处,并让自己的长处越来越好。她也拿自己的人生境遇与她的同学做对比,告诫同学们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心里得到的安慰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先后去过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国的朱萍更是敞开心扉和大家分享她的旅行经历。她从“怎样看待自身的美丽——如何树立信心”、“精神信念——我们是中国人”、“出门在外——要见世面”等三个方面讲述她的世界旅行。
  
    朱萍先讲述了她第一次出国的经历。对德语一窍不通的她登上了飞往德国慕尼黑的飞机,在机上她遇到了一位法国老先生,亲切地说她长得漂亮,却引得她反感,“在当时的自己看,这不就是耍流氓么。”朱萍风趣地说。后来,因为语言不通,朱萍在德国机场遇到了麻烦,还是一位相貌平平的中国女生为她解围,当看到那位相貌平平的中国女生和一位相貌英俊的德国男生在一起时,她得出结论:“在欧洲人眼里,中国的女孩子是最美丽的,在座的中国海洋大学的女生是最漂亮的中国女孩子;女生因可爱而漂亮。”
  
    谈到中国人现如今信仰缺失问题,朱萍首先将她在法国的感慨与在座学生们分享。“我坐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夕阳西下的塞纳河是那么美,我看着路上法国的俊男美女,在街角的咖啡店喝着咖啡,不禁想,18世纪的中国女人在干什么?”在她看来,一个普通的中国老师能在法国看人来人往就是祖国强大的表现,而这样出国在外的经历更让她对爱国有了深刻的体会。接下来分享的参观德国集中营经历更让她体会到一个民族对自身错误的反省与改正,更激起了她的爱国热情。她在那里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以自己的行动抒发爱国情怀。
  
    最后,朱萍指出出门在外也是见世面的经历。她以自己乘坐“欧洲之星”旅行时不知道列车有专门服务员、工具布置卧铺而尴尬搬床的经历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提醒同学在外要开眼界,也结束了这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在回答2013级行政管理任承洁关于“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更重要?行万里路去哪更有意义?”的问题时,朱萍认为行万里路对人格养成更为重要,去哪里更要找准自身定位,不要盲目地跟旅游团走马观花。任承洁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希望多听这样的讲座,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很难在大学开始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样的讲座像一盏点亮前路的灯,给自己的大学生活一个具体的指导。”
  
  “朱老师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人生路,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亲切平和的交流分享一些正能量,分享阳光向上的人生观,并以此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给大家的大学生活一个指导。”法政学院团委辅导老师郭增乐如是说。
 
文:毛旭    图:马晓晴
 
 
朱萍与学生交谈
 
 
生动讲演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