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纵横

欢乐古尔邦 今夜不成眠

作者:夏黎 马晓晴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3-10-17

字体:

在节日中献上最曼妙的舞姿

    本站讯 浓情十月,秋风送爽,这是一个收获果实的季节,这也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这更是穆斯林们自己的节日。10月16日,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统战部主办,法政学院党委承办的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古尔邦节联欢晚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盛大开演。

    出席本场活动的嘉宾有校党委副书记张静教授、党委学生工作部初建松部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付小玲副部长、党委统战部王俊玲老师、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许玲玲、法政学院党委副书记任玮娜、数学科学学院团委齐晓敏老师、管理学院团委王鹏老师、工程学院团委高辉老师、化学化工学院团委暴晓彤老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团委闫学聪老师、基础教学中心团委武文杰老师、经济学院团委单菁竹老师、校学生会主席宫涛。

    红裙旋转,舞姿曼妙,姑娘们似玫瑰绽放于舞台之上。整场晚会在一支热情洋溢的舞蹈中开场,掌声阵阵和着节拍,只舞者的一颦一笑就已活跃全场,浓浓的节日气氛蔓延开来。一支哈萨克族舞蹈《春暖花开》在绚烂灯光下展现,舞者舞姿翩跹,白裙飞扬,笑容可人,用动人舞姿庆祝古尔邦节——穆斯林们的新年。一曲《Tamannozi》热情洋溢,活力四射。歌声悠扬传递节日祝福,下场时的一句“节日快乐”更是引得现场一阵喝彩。双人舞《不能没有你》节奏欢快,舞者间的互动恰到好处,眉目间情感交流让舞蹈更加生动。而五个穆斯林男孩的合唱也别有一番韵味,声音浑厚又不失清朗。在音乐的世界里不分国界,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节日祝福,也化为舞台上的优美旋律。

    “穆斯林的姑娘……”充满异域风情的长调远远传来,身穿黄色舞裙的回族少女踩着优雅的步伐登上舞台。白色小帽,印着复杂神秘的古兰经文,少女戴着黄色纱缦旋转,而金光闪闪的亮片附在从发梢垂至腿部的纱缦上,使得整个人充满神秘。随着节奏变换的兰花指吸引着台下的目光,娇羞的眼神那样灵动,仿佛诉说着回族少女无尽情怀。

    若说回族少女舞的是娇媚,那维吾尔族少女舞出的便是热情。九个身穿红色大摆裙的姑娘们踏着鼓点上场,长长的麻花辫,动人的大眼睛,特别是节目最后的“千手观音”造型将她们绽放的笑容缓慢定格。

    舞蹈表现热情,歌声传达情谊。由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同学带来的歌曲串烧将观众带入天山脚下,高亢的声音展现雪山和草原的辽阔。歌声作罢,冬不拉的声音重新燃烧欢乐。少数民族小伙与姑娘并肩弹奏,声音婉转动听,让人想起“低眉信手续续弹”的意境。虽说这是穆斯林的欢乐海洋,但汉族同学与穆斯林一起表演的街舞《Telephone》不得不让人称赞。一袭黑衣,烟熏妆容,外加重金属节奏,个性的气息迎面而来。晚会的最后,维吾尔族姑娘们重新回到舞台,蓝色与红色大摆裙交相辉映,烈焰红唇与精致挽起的发髻映衬着妩媚。移颈,翻腕,抖肩,看那飞扬的裙摆是对晚会最后的点缀。
   
    “整场晚会表达了节日的欢愉,穆斯林同学们心中的喜悦。我希望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能在中国海洋大学快乐生活,好好学习,努力成才!”校党委副书记张静教授如是祝福同学们。

文(实习):夏黎 马晓晴    图(实习):龙文睿 孙晓东

                          爱情总是比翼双飞

新闻链接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又称宰牲节,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是阿拉伯语“尔一德?艾多哈”的意译,亦称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古尔邦节为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该节日是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基督教翻译为亚伯拉罕)忠实执行真主命令,向安拉献祭自己的儿子易司马仪(基督教翻译成以实玛利),而后又用羊羔代替的这一故事。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