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现场全景
本站讯 常言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小节究竟对成功有何影响,成大事者是否需要拘于小节?9月29日晚,ACCA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就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最终正方ACCA代表队获胜,最佳辩手为反方三辩付禄元。
本次活动由管理学院主办,管理学院辩论协会承办。本次比赛的评委有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杨雷、辩论协会部长王佳雪、辩论协会副部长薛雅轩、秘书处副部长崔春岳。
正方:ACCA专业代表队 辩题: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正方辩手:谭雪莹 黄隽怡 张秋韵 霍勰
反方:工商管理专业代表队 辩题: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反方辩手:邹佳航 王冀炎 付禄元 张文慧
开场立论,正方从三方面流畅清晰地阐述了己方观点。第一点,细节处可以展现坚持和毅力;第二点,通过对细节的重视能积累成功所需要的经验;第三点,小节可以体现个人修养。反方则细致分析到:成大事者有所作为,站在高处,掌控全局,而小节会成为一种绊脚石,分散有限的精力;接下来反方从主客体方面分析到,不平凡的人胸怀大志,接受天之大任,不需做一些琐碎小事;又用主次矛盾法分析,要抓住主要矛盾成大事,对次要矛盾的小节无需斤斤计较。
质询阶段,正方二辩提出主要矛盾诚然能推动事物的解决,但在事物尚未明晰之前,不能确定矛盾的主次顺序,所以要拘小节,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目的。反方二辩通过引用“不拘小节”出处,揭示小节并非细节这一道理,较成功的驳倒了对方的论点。第二轮质询,正方提出细节跟小节并不能确切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可相互替代。而反方回答,小节是生活上的琐屑小事,细节不能等同于小节。正方三辩则以爱因斯坦工作时不考虑小节的例子驳击反方。反方反问:决定成败的细节能够称之为小节吗?紧接着提出,毛泽东在外国记者前伸手挠虱子是不拘小节,但能否认他不是个成大事者?刘邦在鸿门宴上,不向项羽道别,这又如何分析?等几个极具攻击性的论据。
自由辩论环节最为激烈。正方首先提出事业上的小节而并非生活中的小节,是决定成功的决定因素。反方立刻提出,已经能够决定事情成败,就不成为小节。正方强调,成大事者拘小节是一种态度问题,并且小节是潜在的细节。能分辨出重要小节的人,很可能会成为成大事之人。反方则抓住正方漏洞反驳,成大事者不能关注全部事情,每个层面的人都应尽全力负责每个部分。
纵观全场,正方运用许多现实事例,语重心长的引用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语,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小节的力量;反方则用感动中国人物罗阳等事例深刻说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管院学生会副主席杨雷在点评这次辩论时说道:“双方队员在比赛中一直洋溢自信与活力,这是值得学习的,在今后同学们要更加充满自信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通讯员:魏子栋 张馨月 文思杰
辩手从容答辩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