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网络文学 探讨主流重构

作者:王家鑫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3-05-10 字号:

   

深入诠释文学

    本站讯 当今时代,是第三次技术革命潮流冲击下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当之无愧成为这个时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标志,其影响几乎遍布大千世界每一领域。传统领域内的文学,自然也难逃时代的滚滚洪流裹挟,一种文学与科技结合,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即被称为“网络文学”的新兴文学势力蓬勃发展,主流文学正面临挑战。针对这一潮流,5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持人邵燕君主讲了海大人文讲坛第十讲,以“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主流文学的重建”为主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探讨。
  
  本次活动由文科处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温奉桥教授出席讲座并致开场白。中文系系主任徐妍教授、著名青年作家甫跃辉、文珍也出席讲座。
  
  讲座开始,邵燕君教授首先从自己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多年的经历开讲,谈及自己参与创办“北京大学当代最新小说点评论坛”的经历和感受。她首先指出文学期刊“凝结社会力量,是文学的真正风向标”。而当下的年轻一代,尤其从“85后”开始,正在把关注转向新兴媒体,对传统文学刊物的关注度逐步降低。随后她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讲述了当代文学期刊如“文学期刊四大名旦”( 《收获》、《花城》、《十月》、《当代》 )面临的生存困境,使在场听众对主流文学被网络文学冲击这一潮流有了初步了解体会。
  
     接下来的演讲,邵燕君把关注点集中到网络文学自身上来,首先为在场听众简要介绍了网络文学发展史,勾勒了网络文学从2009年兴起以来的大致轨迹。提出在纸质出版夕阳化,文学期刊边缘化的大趋势下以往的“人民文学”正在被“网民文学”蚕食的这一观点。
  
  随后她分三点具体分析总结了这一变化趋势。首先是“传播载体千年之变”——网络出现使得延续千年的印刷术为载体的传播方式出现大转弯,出版不再成为唯一诉求。其次是“文学标准百年之变”——中国自五四以来构建的启蒙价值和现实主义为价值代表的文学标准出现松动甚至崩溃趋势。最后是“文学体制50年之变”——即新中国以来的作协体制和作家“党的文艺工作者”的角色在市场化和多元化的当下出现转型和裂变。最后她形象总结道:“在这种潮流下,不做网络移民,就只能成为文化遗民。”
  
  总结完变化趋势之后,邵燕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那就是本次讲座的另一侧重点——主流文学,以及何为主流文学如何构建主流文学的若干探讨。她认为主流文化未必拥有最大的市场占有率,但应当具备领导力。她呼吁道必须通过重构主流文学将其做大做强,因为主流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展现,如果一个国家文化处于弱势,其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口味就会被强势文化喂养,从而丧失文化主动权。
  
  对于网络文化如何在文化重构中发挥积极作用。邵燕君也对自己认为积极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了定义,首先是“大神级作品”,如《甄嬛传》等。这一类网络文学作品打造了一个复制现实世界逻辑的“第二世界”。满足了当下大批屌丝青年(邵燕君教授认为屌丝属于被阻隔于正常上升空间之下的下层有为青年)“逆袭”的核心欲望。但在此之上还有更高境界的“大师级作品”。这一类作品不仅塑造了一个第二世界,同时用作家的特权为为世界重新立法。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一类作品承担了民族主流价值观的重新诠释。传统文学诸如金庸的系列作品就属于该类,但目前的网络文学水平还难以望其项背。
  
  最后,她以自己的期望为讲座作结,邵燕君呼吁精英的批判应当介入网络文学场,通过建立可信度比较高的排行榜构建公信力和专业化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演讲结束后,进行了互动环节,现场听众积极发问,讲座在一片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

  
文:王家鑫  图:罗代娇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