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五届辩论赛复赛第四场激烈对决

作者:姚慧雯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2-12-03 字号:

蓄势待发一展英姿

     本站讯 网络语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其中也不乏一些诙谐搞怪的部分。但这些语言是否应该被用于高考。12月2日晚,工程学院与数学科学学院就“是否应该全面禁止网络语言进入高考作文”这一话题展开激烈辩论。最终正方工程学院代表队获胜,反方二辩张昭瑞凭借敏捷思维与对辩题的精准把握摘得最佳辩手称号。担任本场比赛评委的是外国语学院黄莺老师,化学化工学院康少华老师,法政学院马弋丁老师。

    正方:工程学院代表队
    正方辩手:王迪 段栋楠 郭雁真 耿翱翔
    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网络语言进入高考作文
    反方:数学科学学院代表队
    反方辩手:秦敏 张昭瑞 张沛文 朱虹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网络语言进入高考作文
    获胜方:正方
    最佳辩手:反方二辩 张昭瑞

    面带微笑,亲切问好,正方一辩王迪在立论环节的表现使赛场气氛变得轻松。她将网络语言的弊端与高考重要性进行对比,认为网络语言因其随意性与不规范性会造成歧义,导致失分。而高考不仅对考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同时也是社会风向标,对社会教育趋势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将正式的网络语言引入高考是不合理的。但反方对网络语言有完全不同的评价,反方一辩认为网络语言生动形象,适当引用可以体现考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同时语言的发展更新也可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因此不应该全面禁止网络语言进入高考。

    质询环节双方以小见大,从实例出发力证己方观点。正方将探讨语言应用的场合问题作为重点,以辩论场上穿体恤衫牛仔裤不合适为例阐述己方观点。正方强调禁止网络语言进入高考并非因为网络语言本身存在极大弊端,而是由于将这些语言应用于高考这一严肃场合是错误的。反方则从细处着手,举出《人民日报》也曾以“给力”作为标题的例子,认为主流媒体尚且如此,网络语言自然也可进入高考作文。对于反方这一有力举证,正方站在宏观角度进行了巧妙反驳,他们强调针对这一政策性辩题,不能只局限于网络用语的一词一句,应该考虑它们的整体特性。正方四辩在质询小结中也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他指出媒体有迎合大众倾向,与高考作文存在本质区别,自然不能以媒体类比高考作文。

    自由辩论环节双方主要针对禁止与否的可行性与两种方式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探讨。正方强势抛出如何把握不全面禁止这一力度的问题,认为不全面禁止的力度难以把握,不具有可行性。反方则质问对方如果无法准确界定网络用语与非网络用语,就不能实行这一政策。双方就这一问题你来我往,但均未给出可行方案,辩论陷入循环状态。反方二辩适时跳出这一问题循环,结合当前形势逼问对方为何在教育部未禁止网络语言的现在没有出现考生滥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认为对方担心实属多余,相反她认为如果禁止实行,还会造成考场作文更为僵化的严重后果。正方四辩沉着应对这一突然发问,他解释道正是因为高考考生有一定判别能力才会是目前的状况,但能起到教育风向标作用的高考一旦放开对网络语言的限制,必然会给小学初中学生带来错误引导。

    双方四辩在结辩中对之前辩论中的问题进一步补充。正方再次解释反方多次提出的不禁止网络用语也没有出现跟风现象的问题,他以曾在高考中引起广泛关注的甲骨文为例,认为正是因为许多人盲目模范形式而忽略内涵才会被禁止使用。同样在现阶段没有出现严重问题的网络用语也会逐步发展到难以控制的程度。反方则重申不能因为网络用于存在部分不规范就全面禁止的观点。她认为文章好坏并不在于是否使用网络用语,因此也不能简单粗暴的对网络用语一刀切,从而丧失语言灵活性与高考开放性。

    整场比赛双方唇枪舌战,为观众奉上一场思维碰撞大宴。康少华也针对双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希望两方在质询环节能够不打断对方提问,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这也是对各方辩手的一种基本尊重。

文:姚慧雯    图:王鸠鹏

最佳辩手机智反驳

镜头记录精彩点评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