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双方
本站讯 理想向左,现实向右。又是一年求职时,大大小小的求职讯息满布海大各地。该选择一份高薪自己却不喜欢做的职业,还是一份低薪却内心一直都向往的工作?10月28日,由海洋环境学院学习部主办的辩论赛决赛由此展开。经过一个小时的唇枪舌战,正方赢得本场比赛,正方二辩车智辉荣膺最佳辩手称号。
出席本次辩论赛的评委有海洋环境学院学生会主席康力朝,海洋环境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董文静,201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领队李豪,2010级数学科学学院辩手史红丹,2010级海洋环境学院领队于嘉颖,2010级海洋环境学院辩手李飞,以及各兄弟院系的学术部部长与领队。本场比赛点评嘉宾由李豪担任。
正方辩手:江应摬 车智辉 侯意辛 张希凡
正方观点:当今社会更应该提倡干一行爱一行
反方辩手:吴越 杨一凯 柴俊炜 高钰
反方观点:当今社会更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
获胜方:正方
最佳辩手:正方二辩车智辉
立论环节,双方攻守兼备,互不相让。正方一辩表示,干一行爱一行是一种职业品质,同样是一种价值取向。首先,他认为“任何岗位都需要有人胜任,这个公司才能得以运转”,而如果只是任凭人的选择,便难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喜欢并不代表可以胜任,“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先去认真做,才有可能发现乐趣、挖掘潜质,人强有力的可塑性为此提供可能,而这也同样成为了正方之后的辩论基点。最后,他用铁人王进喜的实例表明“爱”是一种工作观念、责任意识而非表面肤浅的喜欢,干一行爱一行更是一种不断热爱,刻苦钻研的精神。而相较于正方表现,反方更显理想主义的色彩。反方一辩先以自己在辩论赛一路走来的历程表示“爱”是一种理性的思考与了解,其内涵并非正方立论中所理解的浅薄肤浅的“喜欢”,而是基于个人爱好、专长、向往以及思想道德的深入挖掘。在鲁迅弃医从文的举例中,反方表示“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的时候可以获得幸福感”。而相较于正方此前提出的“人的可塑性”,反方却更侧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强调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对每一个个体的切身感受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思考。“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候,便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在乔布斯、达尔文、贝多芬等一系列的改变人类进程的伟人实例之下反方一辩同样步步紧逼,指出兴趣对于一个人工作的重要并衍伸其对于推动行业发展的作用。最后,她提出“以人为本”的观念,“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会为其注入活力与动力,快乐地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同样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
质询环节,正方双方短兵相接。正方首先一针见血地指出反方立论环节中的漏洞,鲁迅弃医从文并非遵从内心,民族的危亡更是平衡利弊后的斟酌。此后反方虽据理力争却难以自圆其说。接下来,双方的交锋点也同样从做事的动力上展开,正方认为责任与专长是推动人不断向前的源泉,而反方却更加偏重兴趣爱好对于人发展的推动。“难道一个人想当飞行员,如果当不了就什么也不干了吗?”看似荒谬的问题,可反方却难以发现其逻辑的悖论。而随后反方援引日本社会做事勤勤恳恳,平日加班加点的例子质问对方辩手这种“死了都要爱”的模式所带来的社会压力,正方虽未正面回应,但却强调这种“爱”的基础是基于了解的层面之上。并反问对手,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态度如何?反方给出的答案是“不喜欢也不盲目,尽量向自己喜欢的领域去发展。”而针对此点,正方三辩以身为国防生的实例表示即使缺乏兴趣,但身上的责任也同样因为帽子上的军章而坚持奋斗,勇往直前。于此,台下的观众也同样用掌声回应了这位准军人的果敢与担当。接下来的交锋转移至众人的平凡与平庸。正方强调资源配置,并指出有一些工作虽被大众所排斥却必须有人去承担,同样的,有些工作虽令人向往,但能力却各有千秋。但反方却指出,相较于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也同样重要。季羡林从一个大学老师到语言学家的成功转型使人感受到物尽其用、人及其职的重要,而螺母与领导者的比喻也同样指出发挥人本身天赋,顺着人本心发展之可贵,朗朗手指下跳跃的音符更是他坚持自我的表示。“不忘初心,方能始终”,正反双方浪漫与现实的冲撞也为辩论赛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质询小节,正方四辩首先指出贝多芬、乔布斯、季羡林等乃特例,个体的理性有可能导致集体的不理性。在强调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同样不能忽视环境的制约与社会的调节。“物质决定意识,现实重于理想,生存大于兴趣。”正方此时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深化,并对反方质询中“兴趣推动前进”的论点给予有力反驳。而反方同样不甘示弱,反方四辩指出贝多芬、乔布斯、季羡林乃特例,可这些特例却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少部分人的优秀与大部分的平庸对比,点明兴趣爱好对于碌碌无为人生的缺席。而针对正方所提人有能力不及,反方认为今天的辩论更侧重于一种价值取向,想做什么与能做什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爱岗敬业是有先后顺序的”,先爱后做,乃爱一行干一行之真谛。
在自由辩论环节里,正方先以员工频繁跳槽追求喜欢工作而造成社会工作混乱为例来表明“爱一行干一行”的弊端。针对此点,反方犀利地指出员工跳槽正是因为他们干了他们不爱的行业,没有兴趣才导致他们频繁跳槽,并且再次强调兴趣爱好对于工作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但是反方拘囿于爱对于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忽视了责任的重要性。正方抓住对方弱点,乘胜追击,强调责任也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并反诘反方如果人人都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类似于掏粪工清洁工之类的脏活累活的工作由谁来做,社会职能岗位岂不是会崩溃?接着,反方指出责任是喜欢之后才产生的,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更符合人的心理诉求,也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随后正方指出,“如果人人都去做CEO,人人都去当明星,那谁来做员工,做观众呢?”同时说明这种“爱一行干一行”过于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过于理想主义。对此反方认为正方不应该死死抓住某一部分人不能从事其所爱的行业,从而否定爱一行干一行,正如评委李豪所说,反方抓住了辩题中“提倡”这个词,表明提倡去爱一行干一行并非要求每个人必须做到。接着,反方又列举梵高,乔布斯,他们是因为“爱一行干一行”才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但正方强调那些都是个体例子,不符合实际,不能“因为爱所以爱,爱过之后一脚踹”。对此反方一再强调他们所讲的爱是理性的爱,并非盲目狂热的爱。同时正是凭借这种对工作的理性的爱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对此,正方强调爱岗要先入岗,积极承担责任同样可以培养出对工作的热爱,同时指出大学生就业困难正是因为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
总结陈词中,反方四辩针对之前所探讨问题做出了简明扼要的总结。首先她指出, “爱一行干一行”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是一种基于对行业了解过后的爱,而非一种盲目的爱。其次,反方就之前正方一直强调的客观因素,以中国达人秀刘伟为例指出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微弱的。并举例,一个老板肯定不愿意雇用一个不热爱自己岗位的人,以表明爱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作用,说明热爱工作的人比不热爱工作的人更能实现自身价值。正方四辩针对反方陈词中的一些问题做了激烈的回应。首先,他指出爱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可塑性,进而造成“爱一行干一行”的人频频跳槽。另外,正方就当今就业困难的局势下指出“干一行爱一行”,选择行业再倾注热情,脚踏实地,才能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道德,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后嘉宾点评阶段,来自材料学院的优秀辩手李豪就辩题问题指出,本次辩论应当抓住“提倡”这个字眼,在前期准备上应更加完备。李豪同时肯定了反方四辩结辩幽默风趣的风格,并希望大家保持这种欢快的风格,具有自己的特色。
赛后,最佳辩手正方二辩车智辉接受采访时表示,最佳辩手这个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属于在场的所有辩手,这是对各位台上台下的辩手们精心的准备和积极的配合工作的一种认可。
文:康恺 王鲁宁 图:王鸠鹏 李华薇
最佳辩手慷慨陈词
嘉宾精彩点评
聆听评委点评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