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旅程,“萌主”引导,队友相伴,感受企业兴衰更迭;一次搏杀,在彼时,惊心动魄,商战无情一览无遗;一段回忆,点滴瞬间,喝彩抱憾,记忆色彩绚丽斑斓。
沙竞之元,它的世界,看似复杂多变;而若你悄然走近,面前豁然开朗之余,定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三年的发展,沙竞走在成熟的路上,烙上属于它的符号——一位平易如友的“萌主”老师、一群创意无限活力四射的弟子、一堂与众不同的课。
萌主与众弟子
一位老师 若师若友明朗真诚
“一个为学生着想的老师会不好吗?”提到“萌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8级,沙竞之元03届成员肖夏敏开口即说。“第一节课就记住所有人的名字并复述出来,这真的让我从心底相信她,敬佩她。”萌主的热情总是让人感觉轻松愉快,没有隔阂真实畅快的交流有时让人忘记她是老师的身份。
“萌主”张竞元,“沙竞之元”的核心。对她而言,她在海大学习,在海大工作,“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就像当年的自己。而现在作为老师,我不希望看到他们浪费大学时光,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像会骑自行车、会游泳一样,即使十年不碰也不会忘,大学训练的应该是一种能力,是内化为自己的、可以信手拈来的东西。”对于教学之法,她提倡因材施教,因而每学期选课人数控制在30—40人不等,对于“萌主”来说,她愿为一群充满斗志和热情的弟子在沙竞一直奋斗下去。
沙竞之元之于张竞元,不仅代表一份心血、一番事业,里面饱含的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于所教育之人的负责,对大学之元的希冀。“既然现在自己有热情、有意愿、也有这个能力,那就尽自己所能做好吧”,“萌主”说道。
作为一名老师,她是课堂的组织者,画龙点睛的理论知识讲解,仅为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自己在实战中体会理论的合理与必然。课后,“萌主”又化为朋友,人人网、BB平台、微博、QQ和飞信群,萌主无时无处不在,努力了解、熟悉和关心每个弟子的学习、生活。“我清楚地记得我为转专业焦头烂额的时候,‘萌主’对我的关心和鼓励。”金融学2010级刘玉洁,沙竞之元05届成员说。学生与老师之间,因熟悉而信任,因信任而凝聚,又因凝聚,每一位成员对沙竞之元的感情单纯而热烈,日久而弥深。
上课进行时
一门课程 逐于沙盘竞中作乐
人人都可以参加,只要有时间、有热情、有兴趣、有毅力;对团队活动或者数据分析有一定的兴趣;课堂会涉及严肃的数据分析报表制作等技术性问题,也会经历正式的团队合作——“沙竞之元”选课面试通告上这样写着。
沙盘角逐 尽心尽力
“因为你不仅仅是为自己做事,你是团队的一员,需要用心。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努力。”韩易,沙竞之元05届成员,回忆起上学期在沙竞的学习时说道。
周三晚11点钟,喧闹的校园悄声入眠,电脑荧光闪烁,韩易分析着各组今天上课后的财务报表,而这个被他们戏称为“查账”的过程,不仅是为防止其他小组是否作假帐,更重要的是,通过逆推可以推测对手的经营情况。周五前,他还要完成该年度本职工作反思,并对下年度工作进行分析预测。
以上情景对于沙竞成员来说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沙竞之元占据的不仅是课上课下的时间,精力体力的大量投入也成为老学员们的共识。“3.5学分,不是因为课够难课时够多,而是你需要付出超常的时间、热情、创造力,付出超过于其他课程的努力。”“萌主”如是说。
而到周末,他们亦是忙碌。韩易和队友们通常会找一间教室进行交流,从产能、广告、生产线等各个角度出发,对本组和他组情况分析。同时,他们要确定下一年度战略计划脉络以及任务分工。而这项工作并不容易,为细致入微地权衡和考察每个环节的利弊得失,讨论往往从“线下”碰头交流走到“线上”QQ联络。文化产业管理2010级张祺,沙竞之元04届成员说:“持续到半夜还在演算是经常的事情。每一步都可能决定成败。”
商战激情 快乐体会
一切的努力都为在每周正式上课的时间即各队实战时获得好成绩。在比赛的经营年度中,从年初广告投放、选单到年终融资、生产交货、厂房租赁、研究新产品等,每一个环节都是最终决定企业经营绩效的维度。毋庸置疑,课后的讨论分析总结,是这门课程的核心所在,晦涩的理论知识一旦与自己经营的实战数据结合,就立刻变得轻松活泼起来。每一次的课后总结和小组讨论,就是理清思路、消化吸收、创新思维的过程。有所体会而有所得,学习的过程亦已。
“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就会有不同的化学反应,每次结局的不同让课程总是充满新鲜感。”肖夏敏说。也正如阿甘母亲所言:“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得知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在沙竞之元,未知的惊险与期待的惊喜共生共存。
韩易说起他们队的获胜经历,“八年经营中,前四年的成绩都很低。我们就在建产线搞研发环节下赌注,没想到最后扩大产能竟让我们翻盘并获得第一!”沙盘模拟没有一直的赢家,正是这跌宕起伏,惊喜和意外频出的过程,才让挑战与考验显得真实刺激。
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一份执着 为寻大学之元努力
竞,逐也,上也;元,始也,首也。竞逐向上,追根溯源,是沙竞之元的精神。对于沙竞之元的发展,“萌主”道出她的期望:“我希望它成为‘社团型课程’,以课程为基础却不局限于上课,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关键。”
正如此,从沙竞之元LOGO设计、宣传片拍摄、创立人人公共主页,到沙竞之歌唱响,“武林大会”蓬勃开展……专属的活动、爱的主题、竞逐向上的精神、俱乐部成员的终身制……,在六届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沙竞之元”被打造为一个愈发响亮的品牌。
对沙竞之元的学员来说,不仅仅是每周上课,每一次活动的举办,当届学员即为主力,从策划组织到宣传举办,没有社长部长类的分工,每个人都是领导者和执行者。正因此,肖夏敏感慨说:“沙竞也许只是一个平台,给你展示自己、锤炼自己的机会。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你看到不一样的自己。这里可以补白——其他课堂学习无法填充的空白。”
在选课方式上,沙竞之元突破以往投分方式,通过“申请+面试”选拔。肖夏敏说:“权重分最多的是大四,但是更拥有热情,有学习战斗欲望的是大一大二的同学,既然授课方式与众不同,为何不突破选课的禁锢?”
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培养你的智慧,借着它找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你知道智慧是什么吗?它是一种无限的包容力,允许你自由地思想;没有恐惧,没有公式,然后你才能发现什么是真实的、正确的事物。也正是这样,纵然沙竞之元的课程还有一些诸如授课内容局限,与现实经营有差距等问题,但不能否定其效果利大于弊。模拟现实的教学更富有挑战,如亲临大敌的学习方式自然更受欢迎。沙竞之元的学习,需要热情,需要兴趣,更需要探索力和创造力。
反观今日大学课堂学习现状,为应付各种各样考试,空洞的理论知识, PPT年年如一,互动甚少的单向教授,还有谁抱着单纯的学术目的去钻研。当人人都羡慕那些高坛上的成功者,却又把自己封锁在象牙塔如井底之蛙看课本,意义几何?和煦阳光下课桌上鼾声渐起,宿舍飘来噼里啪啦玩游戏键盘声组成的夜曲,临考灯光绰约下头悬梁啃书的身影,难道这就是我们希望的大学吗?当众口之言指向西南联大因自由造就斐然成绩,可曾想过大学之元,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学习,是该在实验中探索科学,还是在图书馆里寻经据典温故知新,亦或于教室和同窗为某一个问题进行激烈思想碰撞,或者在实践体验中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像他们一样——于沙竞之元,将学习真正的意义进行到底。执着于寻找,大学之元也许并不迷茫。
文:王卉 图片来自受访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