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4月18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中心组(扩大)第十八次专题讲座邀请教育部信息化专家、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宓詠教授做《高校信息化的实践与展望——信息化促进高校内涵发展》专题报告。宓詠教授通过详实的数据、深入的分析,并辅以丰富的图片,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与现状,复旦大学信息化建设应用实践,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困惑、思考与发展,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探索与展望,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体会这五个方面,对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宓詠教授从教育信息化的本质谈起。他说,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为学校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推动了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方面的变革。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宓詠教授指出,国家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教育部对高校的基本要求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信息化的目标是促进教学、科研和管理。他提出,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提供上网条件和建设网站,系统的信息化更需要关注师生的实际体验。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宓詠教授通过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全面介绍了复旦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实践。他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架构、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技术实现等内容,并具体讲解了复旦大学的校园网络建设、无线网络建设、新一代校园城域网建设,以及“一卡通”系统的有关情况。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宓詠教授谈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困惑、思考与发展。他说,高校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显著成绩。信息化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了原有服务,促使服务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学校在信息化上投入越来越多,但师生对信息化的需求增长得更快,从“不适应”到“离不开”,从“要我用”到“我要用”。
在讲座的第四部分,宓詠教授对信息化应用的发展过程作了讲解,并介绍了高校信息化所面临的挑战,即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并提升服务层次和质量。随后,宓詠教授着重谈了信息化标准与规范建设,并提出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形成自身培训机制。同时,要注重加强与师生的沟通,增强为师生服务的理念。
在讲座的第五部分,宓詠教授谈了自己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体会。他说,信息化建设能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善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信息资源所有者的管理能力,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掌握“信息权利”,更容易地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今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要以“服务”为重点,主要针对师生的信息化需求,重视内涵建设,强调IT资源的深化利用。
讲座结束后,与会领导就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有关问题向宓詠教授做了咨询,并进行了交流。学校党政领导于志刚、吴德星、李耀臻、刘贵聚、董双林、张静、李巍然,校长助理、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陈锐等党委中心组成员,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各院(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院长(主任),机关各部门、直属业务单位主要负责人,部分驻青高校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学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网络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参加了讲座。
文/图:李华昌
宓詠教授做《高校信息化的实践与展望——信息化促进高校内涵发展》专题报告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