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而待 谁主沉浮
本站讯 啃老族是社会问题还是家庭问题呢?4月16日晚,外国语学院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以此为辩题展开激烈交锋。最终反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取得比赛胜利,反方二辩史冬婉为最佳辩手。
担任本场比赛的评委有: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主任胡仰栋,基础教学中心老师江宏春、法政学院老师时亮、经济学院老师张小凡、管理学院老师刘佳,法政学院老师李湛担任点评嘉宾。
正方:外国语学院
正方辩手:安迪 景上洋子 李昊林 隋梦轩
正反观点:啃老族是社会问题
反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反方辩手:蒋硕 史冬婉 朱梦琪 李云迪
反方观点:啃老族是家庭问题
获胜方:反方
最佳辩手:反方二辩史冬婉
青壮年理应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而青壮年时期是创造价值的年华。但如今,多少青壮年壮志未酬,却当起啃老族。随着此群体的不断扩大,啃老族正日渐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正方辩手陈词阶段先依据词典阐述啃老族的定义,啃老族是由于就业压力大等多种因素导致而只好依靠父母的群体。正方认为在古代没有啃老族这个词,表明啃老族具有时代性,同时啃老族是社会因素造成并反作用于社会的,故啃老族是社会问题。反方首先也旗帜鲜明的给出对啃老族的定义,指出啃老族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开销往往不菲。同时,反方分别给出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的定义,并表示将从啃老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式展开分析。陈词最后强调“啃老族是家庭问题,我们应从家庭出发,让子女独立自主,勇于承担责任,从而解决啃老问题。
进入质询环节,正方首先从现今就业问题出发,询问对方“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是否为导致啃老族出现的原因”,论证啃老族是就业等社会问题引发的,而反方则指出“但是还是有人愿意当蚁族,难道也是社会造成的吗”,反驳对方。随后质询越演越烈,反方通过化学实验中“催化剂不是反应进行的根本原因”来类比说明社会原因不是啃老族出现的主要原因。正方三辩以亲情入手,指出父母关爱子女是一种人之常情,问对方“在家长的同样关爱下,为何不是每个人都变成了啃老?”。反方则思维一转,提出“这也要看家庭教育是否得当”。随后,反方三辩接连抛出“难道社会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对于只能有1000块工资却想要5000块工资的人,社会也要5000元的岗位来解决吗”等问题来设陷阱。小结中,正反双方分别指出对方在质询中出现的漏洞,犀利批判。正方认为反方预先假定,将家庭原因等同于根本原因的看法是片面的,提出“在社会的海洋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强调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反方则指出家庭问题才是啃老族出现的心病问题,他认为“家庭手段相较于社会手段从高处着手的方法来说,从低处着手,能更加细腻地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自由辩论环节中,正反双方针锋相对,剑拔弩张。正方二辩首先提出“若自己主观上不想工作,家庭又能如何解决呢”,将矛头直指反方如何运用家庭来解决,而反方一辩则巧妙避过,直接询问正方“如何运用社会来解决不同性质的问题”。之后,正反双方围绕“社会和家庭解决啃老问题的力度”这一焦点进行辩论,双方你来我往,抓住对方语句漏洞穷追不舍。反方三辩提出质疑,反问“难道原因的原因就是原因吗,正如爸爸的爸爸难道也是爸爸吗”,正方三辩马上调转思维,以“若没有爸爸的爸爸,又何来爸爸呢”进行反驳,赢得观众阵阵掌声。随后,双方再次将辩论焦点拉入“社会问题如何能解决啃老问题”上,就此进行激烈论辩。
从容总结,娓娓道来。反方再次强调原因的原因不一定就是原因。在同样的背景下,有人选择当蚁族,有人选择当啃老族,正是由家庭问题导致的,反方认为“坐等社会的解决是一个无能的表现”。随后,反方用抒情的语言来阐述“亲情,有多少溺爱以你之名”,再次重申己方观点。正方四辩在总结中则从理论角度出发,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如果忽视其联系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这样的哲学方法来阐释社会问题与啃老族的关系,并且提出“不是主要责任不等于没有责任”这样的不等式,正方在总结的最后强调“只有认清啃老的社会性,才能让它不再是个问题”。
“辩论的特点是什么?总归来说,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观点令人信服、鲜明地呈现给大家”,点评环节中,李湛首先以这样一个问答来强调辩论赛。随后,他对辩题进行深入分析,从正反双方的视角来剖析问题,对双方进行赛后指导。他指出“在辩论赛中,要抓住辩论赛的特点,发挥自己特色”,强调在辩论赛中“要找到表现的方式和角度,以合适的表达形式来表达”。最后,李湛对双方表现做出点评,赞扬双方辩手,“正是由于双方的努力,这场辩论赛才能如此生动活泼,发人深省”。
文(实习):陈曼丽 李三鹏 图(实习):孙亮 朱明星
反方最佳辩手史冬婉
李湛老师精彩点评 为辩论赛画龙点睛
【新闻链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