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教授座客海大人文讲坛第四讲

作者:孙晓晴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2-04-17 字号:

刘平教授认真讲解

    本站讯 跨学科视角下的历史研究往往更能发掘到别人意识不到的问题,从而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4月16日上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和社科部共同举办的海大人文讲坛第四讲在基础教学中心107会议室开讲。本期讲坛题为《庚寅夏秋访古记——南通释教道士、浙江包村惨案与李自成殉难之谜的田野考察》,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平教授主讲。

    刘平教授身着深蓝色刺绣外套,尽显学者风度。会议伊始,刘平教授对自己的经历做出详细介绍,同时阐明其研究方向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时而严谨时而诙谐的语言把听众带入一番新天地。刘平教授表示,将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方法运用到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中会产生新视角,从而获得一定的创新。
   
    早在2004年刘平教授便开始了对南通释教道士进行田野调查,指出历史学中有很多盲点,要善于发掘别人不关注的地方来填补历史空白。他对破血湖仪式(对死去妇女的一种祭祀仪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发现在南通当地,人们认为血池是女性的血液污染了河流、土地而形成的,只有孝子割破手指为死去的母亲作法事才能令其进入天国。稍后刘平教授结合图片对民间的一些习俗做了详细的介绍。教授还指出民间宗教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宗教管理混乱、作法事时有声音污染和乱收费等,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农村文化的空虚和凋敝造成的。此后,刘平教授运用广阔的知识、专业的学科语言和丰富的研究经历为同学们解密浙江包村惨案与李自成的殉难地点之谜,颇为精彩。
   
    教授精彩的演讲极大带动了同学们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自己新颖而独到的问题。刘平教授在被问及关于研究古文物遇到不认识的古文字要怎么处理时谈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我们做这些事情在保有兴趣的同时,也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绝不逃避困难。
   
    在讲座中刘平教授多次提到创新和方法论问题,着重强调要在老问题中发现生长点,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把跨学科的视角和方法论充分利用起来,以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和进一步发展。
 
【新闻链接】:
 
    刘平,19629月出生,1991年获硕士学位(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1999年获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中国古代史专业),2002年初从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58月至20073月为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1年起兼任韩国高丽大学教授。目前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太平天国史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秘密社会史、民间文化与民间信仰。
   
    主要著作:《文化与叛乱——以清代秘密社会为视角》、《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中国民俗通志江湖志》、《中国秘密宗教史研究》。译著:圣母大学穆黛安(D.Murray)的《华南海盗,1790-1810》、哈佛大学裴宜理(E.Perry)的《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普林斯顿大学韩书瑞的(S.Naquin)的《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和蒙特利尔大学王大为(D.Ownby)的《兄弟结拜与秘密会党》等。
 
文:孙晓晴(实习)    图:黄家后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