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刚代表
培育蓝色经济核心驱动力
“青岛打造蓝色硅谷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即墨市委书记、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工委副书记刘赞松代表说,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对其他城市应该在技术、资金方面发挥辐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蓝色硅谷正逢其时。
面对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潜力,刘赞松认为,区域发展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平台竞争。平台愈高,竞争优势愈大;平台越大,竞争能力越强。实施“蓝色硅谷”战略,就是要打造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增强引领作用,强化辐射功能,扎扎实实地当好蓝色经济的排头兵。刘赞松说,聚力打造“蓝色硅谷”核心区,应加快建设科研力量雄厚、海洋产业发达的蓝色新城。围绕打造“蓝色硅谷”智慧中枢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即墨将加快建设鳌山卫科技创新驱动区、温泉综合服务区,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海洋科研项目和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器、海洋科研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蓝色硅谷”领军项目。
同时,通过海洋高端产业的孵化、培育、壮大、引领,集聚一批高新产业项目,打造一批海洋龙头企业,努力谋得全球高端海洋产业领域一席之地,夯实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雄厚基础。
于志刚代表
蓝色硅谷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于志刚代表向记者介绍说,青岛不仅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28家涉海科研机构,还拥有占全国30%的高级海洋专业人才,占全国70%的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基于雄厚的海洋科技优势提出的“蓝色硅谷”的规划设想,是推动青岛产业升级,提升青岛在山东乃至全国战略格局中地位的点睛之笔。未来作为青岛实施蓝色硅谷战略的核心区域,这里将增添一条蕴集巨大能量的海洋产业走廊,在为青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新引擎的同时,也为拓展城市空间和提升城市品质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于志刚认为,按照这一目标,蓝色硅谷建设应该衔枚急进。一方面,要对高端科研资源形成聚集效应。另一方面,要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引领蓝色经济发展。而对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来说,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引导更多蓝色经济产业汇聚,加快推进海洋发展由浅海向深海、由传统海洋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由粗放用海向集约用海的战略转型。
万建忠代表
积极对接西海岸经济新区
“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支撑点是制造业,未来五年,西海岸经济新区将进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胶南市委书记万建忠代表表示。
党代会召开之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胶南市均提出了各自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青岛开发区提出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胶南市提出,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按照两个区域的增长数字测算,西海岸经济新区将成为支撑青岛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万建忠说,要达到这一目标,胶南要着力在项目建设、工业振兴、招商引资和改革创新上实现突破,以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胶南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争取五年内新增上市企业10家,培植一批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过500亿的产业园区,过千亿的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万建忠说,在充分发挥胶南空间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同时,胶南要在积极对接西海岸经济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和城市功能完善步伐,努力在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中实现更大作为。
王怀岳代表
当好西海岸建设“火车头”
“应该紧跟上海和天津,尽快争取自由贸易港区的批复,为大青岛的建设,为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发展起到一个亮点作用,真正起到火车头和发动机的作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主任王怀岳代表说,每个经济新区的建设都需要一个核心区域作为支撑,这个区域有的是政策核心区,有的则是功能核心区,而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兼具政策和功能两大优势,在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建设中将当仁不让地扮演核心区的角色。王怀岳说,在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青岛前湾港保税区将抢抓机遇,利用政策、功能的优势,瞄准打造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东北亚重要的临港航运服务中心、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定价中心,强力吸引国际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快速集聚,抢占蓝色经济制高点,发展“窗口经济”,努力实现蓝色跨越。同时,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还积极优化封关区域通关环境,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创新联动发展模式,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区核心政策功能区,推动青岛港由“单一装卸港”向“复合增值港”转型。
王怀岳表示,青岛前湾港保税区正在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的转型,探讨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试验区,服务东北亚,联通全世界,“努力打造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开发建设的"火车头"。 ”
赵兴书代表
打造泛蓝高端产业增长极
“高新区要切实发挥好产业的支撑作用,重点发展蓝色高端产业,超前抓好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装备制造,全力打造泛蓝的高端产业的新的增长极。”高新区管委主任赵兴书代表说,高水平规划建设蓝色硅谷是我市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又一重要支撑。作为蓝色硅谷规划“一区一带一园”中的“一园”,高新区把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作为今后发展蓝色经济的重点。
“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高新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逢的机遇。 ”赵兴书表示,高新区通过构建蓝色经济的发展平台,有利于更好地获取山东半岛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再分配资源要素,构筑创新要素的高地,这为高新区发展蓝色制造,打造蓝色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带来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青岛蓝色硅谷战略加快启动,为高新区3+1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正好契合了“蓝色硅谷”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产业集聚的要求。要成为“蓝色硅谷”的产业高地,人才的集聚、资本的汇聚必不可少。 “可以通过制度创新等多种举措,营建人才特区和资本特区。 ”他认为,对高层次人才来“人才特区”创办包括蓝色经济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从事合作研究、实施成果转化或者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将给予创业扶持资金、租赁房屋补贴、购房安家补助、个人收入所得税补贴等支持,并在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托入学、就医保健、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在资本特区的营建上,可以建立起以股权投资为特色的蓝色经济科技创新金融体系。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