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要闻

中国海洋大学2011“海洋文化哲学论坛”召开

作者:赵奚赟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1-09-28

字体:

    本站讯 近日,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及国家海洋权益的保护日益受到了国人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9月24日,中国海洋大学举行2011“海洋文化哲学论坛”,来自全国的高层海洋文化哲学学者齐聚青岛,共同研讨海洋文化哲学问题。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海洋出版社、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龙口徐福文化研究会、蓬莱登州古船博物馆、青岛市委党校、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市社科院,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及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社科部有关人员参加了论坛。

    海大文学院党委书记陈鷟、海大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曲金良在大会致辞中谈到,虽然目前对海洋采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对控制漏油事故的科学研究还比较滞后。当今社会是全世界都热切关注海洋的时代,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引发的海洋权益和国际争端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海洋环境。他们呼吁学者们通过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引领全世界对海洋文化哲学的研究。增强海洋的开发利用的保护意识,促进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听到海洋文化哲学界的声音。”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主任霍桂桓在题为“非哲学反思的和哲学反思的:论界定海洋文化的方式及其结果”的论坛报告中强调,准确地界定海洋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无疑是开展海洋文化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他指出,完全从现有的主流文化定义出发,通过以直接引申而非哲学反思的方式来界定海洋文化,尽管貌似系统全面,实质上却因为秉承了主流文化定义的“大而无当”特征而缺乏现实针对性、也缺少理论解释力。因此,在进行这样的界定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系统深入的哲学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

    霍桂桓认为,界定海洋文化与界定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一样,都必须采取严格的哲学上的批判反思态度,通过对作为被研究对象的“文化”和“海洋文化”进行严格的学术定位,把海洋文化的既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又区别于陆地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真正地揭示出来。

    论坛上,其他报告人还分别作了题目为“海洋作为人类生活世界的当代哲学问题”、“关于‘海洋文化’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主体性与意义视界中的海洋文化”、“‘海洋科学’的海洋人文内涵与‘海洋学’门类建构”等报告。报告结束后,与会学者们对几位报告人的报告分别作了精彩点评。

文/图:赵奚赟

合影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