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对信息的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
其实,这一天,被期待许久,被准备许久,也将被难忘许久。
“一切以方便新生报到为原则”
每个照明灯、每排电线、每个指路标志、每个棚子看似微不足道,在迎新工作中却至关重要。“一切物品都是由后勤集团物业部提前两天部署安排的,一切工作以方便新生报到为原则。”后勤集团的
细心的同学或许会留意到清洁工人雨中忙碌的身影,他们流动着清扫台阶上的积水以及各院迎新点的废纸,每个垃圾桶的距离也相隔不远。“清扫积水是为了防止滑到,也是应对雨天的措施之一。”免费的开水供应处分别设在二楼长廊的两端,加之各学生工作站的饮用水供应,家长在等待孩子们之时也能喝口水,缓解路途的疲惫。
雨天,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身影
方便的服务在于细节的考量。为了更人性化地接待新生,学校后勤集团今年在几方面做了突破和创新。24小时入宿制方便了半夜抵达学校的学生,食堂的营业从早7点延长到晚8点。新增的行李运送校车,如果学生早到而在火车站托运的行李还未到,便可以到崂山校区校车乘坐点统一乘坐校车去火车站签收托运单据。此外,迎新两天开水房关门时间延长至晚10点,浴室延长至晚8点。
人头攒动的迎新点中,一抹纯白那么不起眼却又惹人注目。一张方桌,一把椅子,一位医生,这个小小的医疗服务点就在角落静静地存在着。这是校医院第一次出现在迎新现场,在场地服务的秦医生介绍,医疗服务点主要针对学生中暑、腹泻、感冒等常见疾病进行治疗。如果有家长出现高血压等症状,也能及时提供救助。医疗服务点的设立对于远道而来的新生们,不得不说这是个好消息,但仍有一些家长表示若延长下午的服务时间,将会帮助更多家长和新生。毕竟,健全周到的医疗环境,能让新生更舒心的“入住”海大。
“像学长学姐帮助我们一样迎接新生”
忙中有序,每个环节都要确保准确
“一定要带好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到报到点,我们在这里等你”“大家拿好行李,我们准备走了”。所有的迎新人员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不厌其烦叮嘱新生。迎校车、带领新生报到、带领新生回宿舍,每个环节中迎新工作人员都极尽全力奉献着自己的能量。“他就像个导游一样,到处招揽新生,帮他们一趟趟拿东西”,法语2010级陈建伟这样评价同班同学唐小强。初为学长学姐的他们,内心总藏着份欢喜和自豪。
2011年夏季学期伊始,各院学生会便开始召开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布置迎新工作。策划大多在暑假期间就已经完成,喷绘、表格、入学手册等也提前做好了准备。例如,怎样才能让新生更方便地寻找学院,怎样才能让新生了解报到流程,怎样才能让报到队伍畅通迅速等问题,都是经过反复研究,才制定出最可行的方案。
迎新的第一天,各岗位实行轮班制。每段路的引领人员,每处的交接点也有了不少非学生会人员的志愿参加。大家从早晨6点到岗一直忙到晚上12点半,有时在一趟趟的校车前面喊学院的名字实在喊不动了,但却坚定地坚持着,因为大家热爱这个岗位,热爱为新生服务的快乐。“是免费的吗?”一位家长接过外国语学院工作人员递过去的一次性雨衣时,开玩笑地问道。贴心的不过是一杯温暖的水、一个舒适的座椅、一句耐心的解释。
相比于院学生会,校学生会的“生意”似乎并不是那么“红火”,他们在迎新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校学生会主席吕盟介绍了校会的职责——服务和引导。路过校学生会时总能听见“新生请来领取新生手册”的声音,这就是他们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本厚厚的小册子里介绍了各种有用信息,对于初来乍到的新生还是有所帮助的。至于引导,吕盟说:“校学生会主要是针对学校里出现的黑中介等现象,提醒新生加强防范。”没有院会那样具体的任务,校会用自己的方式欢迎新生的到来。
毫无疑问,学生是迎新活动的主力军,现场每个角落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各个学院都在自己的“专属领域”内为新生提供报到注册、咨询等服务。正如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团委副书记谢珊珊所说:“我们让参与迎新的学生回想去年自己作为新生的时候,学长学姐是怎样帮助自己的。”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让“老生帮新生”的精神一届届传递下去,感情的力量总是大过要求或命令。不仅是文新学院,海大校园里每一个学院,每一名参与迎新的学生,都带着一份感动,并正在将它传播开来。
“提供便利,我们在行动”
绿色通道,用行动方便你我
一位来自贵州铜仁仡佬族的同学在一顶绿色的棚子里等待着,父母残疾;从铜仁来青岛的路途没有他们的陪伴;上大三的哥哥与自己同样需要学校的资助。这幕情景发生在绿色通道工作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级申恒青说:“绿色通道由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办公室组织,为办理助学贷款的同学特意开设的。今天来办理的新生并不多,但是问询的人却很多,我们快变成咨询处了。”但无论是绿色通道还是“代理问询处”,这样一个工作点的开设给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提供了便利,这是真正的人性化服务,用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
短短的两天迎新活动转眼过半,虽然天空一直没有放晴,但是同学们的笑容是明媚的。每一个人都微不足道,每一个人又不可缺少。他们年龄差距很小,但是每一声“学长学姐”总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责任。这是没有报酬的劳动,这是没有荣誉的付出,此时此刻,热情在传递,感染着每一个向新生绽放笑脸的同学。
迎新,迎接了新的同学,也迎接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文:郭周荣 焦舒曼 图:观海听涛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