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车水马龙:生活家的私享盛宴

作者:刘佳琪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1-03-30

字体:

    如果没有他们,这只会是一家再平常不过的小店:面积只有四五十平方,坐落在一座平房村舍中,还远离大马路,甚至价格比周边菜馆都高很多。但正因为小店的经营者——一对台湾夫妇,在内容至上的竞争法则下,让它在平凡中彰显出别样的气质,也吸引着莘莘海大学子。

 

在被利益熏酌的年代里,陈家夫妇精心烘焙,悉心调制,奉献上一道充满关怀与情趣的菁华盛宴。这个关于生活家与私享家的故事,有一个用繁体书写的名字——车水马龙,闪耀着繁华中坚守静谧的奇异光芒。在跨越年龄和背景的沟通中,陈家夫妇微笑着端上三盘大餐,将溶漾在美食中的人生思考娓娓道来。

 

第一道,“能为他人服务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

 

       “孙中山说过,人生要以服务为目的。有能力的人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没能力的人却一味依赖别人给自己服务。当你能为他人提供最好的服务时,你就会觉得很幸福,很快乐。”在陈伯伯眼中,他就在尽力为更多人提供着服务,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着历久弥新的喜悦与感动。

 

        装饰,将和谐生动演绎

 

        沿着学校北门正对的方向,跨过马,拐过东北饭庄旁的小巷,“车水马龙”四个黑色繁体大字便映入眼帘。推门而入,一盏盏造型别致的吊灯、一张张协调搭配的桌椅、一幅幅风格鲜明的装饰画,为整个空间营造出一派谐和气氛,与众不同而又不失高雅庄重。阳光透过几扇巨大的窗子,暖意充溢着每一个角落。通过厨房和外厅之间,一道有些许地中海风情的黄色拱门,厨房内景一览无余。窗台下,一个古铜色的金属架上,一盆嫩绿的吊兰抹上了一份生机与绿意,其下,是厚厚一沓各色杂志,任顾客在品尝美食之余随意翻阅。黄阿姨理着微微卷起的短发,身着粉红色围裙,带着始终如一的微笑,在顾客间穿行。而陈伯伯,则在厨房里不停地忙碌着,不时趁着上菜的机会和顾客开几句玩笑。

 

        这是车水马龙里最平常不过的场景,而一份质朴的和谐信念也恰恰蕴含其中。“我们和顾客之间,不应该存在任何距离。”黄阿姨这样诠释着她的装饰理念。因此,他们会像装修自己的家一样,特地从广东挑选灯具,购置桌椅,搭配漆色,以至于在将奇特的“家具”搬入店内时,一度引起周边村民的围观。也因为“零距离”,他们才会设置一道拱门,让顾客完完全全地透视厨房内景,以加强监督,让顾客吃得放心舒心。

 

不过,黄阿姨也坦白了她的遗憾:“这家店面积小了很多,不能布置更多的桌椅,没能为更多人提供一个一边喝咖啡一边静静看书的场所。”而对于未来,他们表示会从台湾带正版的《壹周刊》,放在书架上供阅读,还可能架设天线,播放台湾电视节目。“到夏天,那儿会多出一片苗圃,里面种满各色植物,外面围上一道白色栅栏,上面爬满绿色藤蔓。”黄阿姨若有所思地指着店外的一块空地说道,仿佛一个动人的夏夜已经浮现在她的脑海——狡黠的朗月下,庭院里学生们欢歌笑语,和园圃里的蛙声虫声相映成趣。

 

 

 

奉献的不只是热腾腾的菜肴更是背后为人服务真诚的心

 

服务,用菜肴沟通你我

 

在落户海大后山之前,车水马龙已经在青岛五十八中旁扎根了四五年。当时周边的饭店对于加饭都采取额外收费的措施,但陈家夫妇考虑到高中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营养有着特殊要求,因此免费为学生加饭。后来,竟然整条饮食街都争相效仿,给学生带去了真真实实的裨益。而这种贴心的服务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回报,据黄阿姨回忆,当时在放学后的高峰期里,5分钟内能卖出100多份便当,因而时常发生将50元错当做10元找零的失误,但是学生们总会及时退还,这份诚挚让陈家夫妇倍感欣慰。“后来,有很多从五十八中毕业的学生听说我们搬到海大来了,专程坐出租车过来捧场,真的让我们很感动!”陈伯伯言语间难掩激动之情。

 

优质服务的背后,是陈家夫妇的勤勉与严谨。每天清晨6点半,他们就要早起准备最新鲜的食材,一直忙到晚上8点,他们才能歇口气。而这样的工作状态,在一年365天中除却寒暑假,几乎天天如一。“只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就永远都不觉得累!”黄阿姨在忙着收钱之余,对记者说道。也正是这一份热爱,促使他们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严格要求食品安全。陈伯伯介绍说,九成食材都是当天青岛当地新鲜出炉的,少量原材会从台湾空运抵青。车水马龙里也完全见不到酒的身影,因为“那玩意对年轻人的身体没好处”。而且,店内从不提供凉拌菜,因为陈伯伯认为只有通过大量凉开水的涮洗,才能保证凉拌菜的卫生,而他们的条件还达不到这样苛刻的要求。

 

在掌勺的陈伯伯眼中,菜肴就是他的一种语言,传递着一份爱,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他坚信,好吃不好吃都是其次,只要他自己用心去做,顾客们用心去品,那就是世间最诱人的美食。从食客们满足的表情中,他已经读出了那份执着服务的永恒意义。

 

第二道,“享受生活,你就是自己的国王”

 

        陈伯伯共经历过四种职业——农民、军人、银行家和美食家,但他最喜欢的职业却是“生活家”。在他眼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探索新知,享受生活,体味人生,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最完美的平衡点。

 

陈伯伯家是台湾省台中市的一户农民,他从小便熟谙插秧种田的道理。青年时,他参军入伍,后考进大学就读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他进入银行工作,从事证券业务。这似乎是一份令人眼馋的职业,但陈伯伯在50岁便选择退休,携妻子来到大陆,在游历上海、青岛、大连、长春等多地、历时六七个月后,终于决定在青岛安家落户,投入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餐饮。“我想寻找自己的第二春,趁着自己手脚还走得动,多闯荡,多探索,让自己的人生越丰富越好!”陈伯伯这样解释他的离奇之举。

 

 

 

经历了各种人生沧桑的手 仍然把得住梦想的方向

 

        enjoying”是陈伯伯口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也正是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在他看来,一个人50岁之前的时光都是在“还债”,要报答父母和社会的养育之恩,50岁之后,才能真正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因此他虽然才过“知天命”之年,但已领略过香港、日本、印尼、泰国、新加坡、关岛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甚至手舞足蹈地向记者介绍各地奇异风俗。同时,他也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不能一味地贪图享乐,而是要把理想和现实恰到好处地平衡起来。“我喜欢美食,她喜欢和青年人接触,于是我们开了家面向学生的餐馆,在工作中享受人生。经常和年轻人一起,我们的心态也年轻了很多。”陈伯伯用自己的实践诠释着他的人生哲学,也收获了“做自己的国王”的快感与惬意。

 

第三道,“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品味到的不只是美食 更是台湾大陆之间浓浓的情谊

 

        众所周知,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六成的国文内容都是四书五经等文言文。在“仁义礼智信”中沐浴成长的陈家夫妇也在用最本源的文化认同审视着自己的家庭和这个国家。

 

在大陆安顿下来后,他们首要考虑到的便是将尚在台湾读初中的女儿接来一起生活。而如今,女儿早已习惯了大陆的生活,正在青岛读高中,并计划通过港澳台胞考试在大陆读大学。在采访时,陈伯伯收到女儿的来电,希望一起去看电影。原来,陈伯伯每周都要和在学校的女儿一起去游泳,还陪她做功课。“‘奉献’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一定要为亲人营造一个‘家’的氛围。”

 

作为一名台胞,祖国统一问题是陈伯伯无法回避的敏感话题。但当记者谨慎地提问“您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时,他却出乎意料地脱口而出:“我们都选择来大陆安家了,当然是支持祖国统一了,大陆和台湾本来就是一家人!”不过,陈伯伯的表情也立刻严肃起来,他认为当前的局面是历史上的错误造成的,国共双方都负有一定责任。但是,他坚信两岸统一的基础仍然是坚固的,“毕竟《中华民国宪法》上也明确规定着,台湾只是一个省,决不能分裂独立”。他竟然能不假思索地用宪法来解释这个问题,着实令记者对其公民意识和法制素质肃然起敬。“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这个根基还在,统一就只是时间问题。”陈伯伯眼神坚定有力地看看了贴在墙上的台湾地图,继续说道,“不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带着这张地图,这就是我永远的归属。”

 

这里不是高雅的咖啡厅,也不是高档的风情餐厅,更不是清新文艺的小资天地。这是一缕遗世独立的炊烟,在北方农村粗犷的气息中,轻轻揉入一丝来自宝岛的异域风情。这是一对高明的隐者,大隐隐于市,在金钱利益充斥着人性的现代风骨里,他们用心灵的对话唤起最本源的探索冲动。这是一家别具风味的餐厅,暖黄色的墙壁,咖啡色的座椅,橙色的吊灯,勾勒出一派温馨与祥和,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将美食的芳香传递。

 

他们更像是一对诗人,遥襟俯畅,将锅铲作笔,以食材为纸,逸兴遄飞,信手疾书,将人生阅历锤炼的一篇篇佳作呈现世人,终究在餐桌上不紧不慢地铺开了一张“享受人生”的哲学蓝图。当陈家夫妇将三道大餐端上桌,一道如佛家思绪般的清香便从佳肴中悠然而起,细流轻绕,淡雅凝神,沁人心脾。只见那缕清香如沐人心,飘过窄窄的台湾海峡,在共同的信仰认知里,衍化出一派和谐共生的神往图景。

 

记者:刘佳琪    摄影:吕琦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