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雄辩滔滔显锋芒 金融学子展风采

作者:姜恒聪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0-11-11

字体:

 

双方辩手亮相

 

本站讯 经过24场角逐,经济学院(以下简称经院)新芽杯辩论赛在1111日晚迎来了巅峰之战。本场比赛评委是中国海洋大学第九届大学生辩论赛冠军队成员徐菲,第十一届亚军队伍成员曹珑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术部部长陈曦,数学科学学院学术部部长肖华,海洋环境学院学术部部长李雪薇。出席本次比赛的嘉宾有经院团总支副书记蓝雷波老师,前经院团总支老师杜延杰,经院学生会副主席纪瑞雪,校学生会学术部副部长费帅帅。

 

首先上演的是群英汇聚的表演赛,各场比赛中的最佳辩手分别组成了“少林光棍队”与“峨眉剩女队”,双方就“男追女易”还是“女追男易”展开了精彩绝伦又不乏幽默诙谐的辩论。在质询阶段正方问道:“今天你过节了么?”引来观众阵阵笑声。

 

接下来便是紧张的决赛。网络究竟应不应该实行实名制?在网络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如何净化网络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经院两支队伍就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

 

正方:金融五队

正方一辩:范肖洁 二辩:刘垟瑞 三辩:王永松 四辩:张丽君

正方观点:网络应该实行实名制

反方:金融四队

反方一辩:白建琨 二辩:王湑凯 三辩:高雨薇 四辩:韩成霖

反方观点:网络不应该实行实名制

获胜方:反方

最佳辩手:张丽君

 

“立论决定了一方整场辩论中在逻辑上是否站得住脚。我比较欣赏的一种方式是先定义,然后规定自己的标准,接着在定义与标准之间划一条路。”徐菲在后来的点评中这样说道,也充分肯定了双方的立论。开宗明义,正方首先定义了实名制是前台匿名后台实名,把利大于弊作为评判成应该的标准,接着从“言论者自我约束”“网络纠纷责任追究”“回归诚信”“保护青少年”这四点上分别论述了如何利大于弊。而反方则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他们同样是把利弊比较作为标准,却找到了两条通往他们标准的“路”。其一是“趋势不可行”,其二是“有更好的途径最大化地利用原本浪费在建立实名制上的资源”。

 

在精彩的开篇之后便是质询阶段,双方二三辩分别搬出了《刑法》《著作法》来论证己方观点。在提问时更是引经据典,列出多方数据。接下来是简短的小结,正方四辩底气十足,坚定地提出“网络中的坏人管不住也得管,网络实名制就是最好的方法。”反方四辨则娓娓指出对方错误,并坚持“实名制无法验证真实信息。”

 

比赛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正方紧紧抓住己方划在定义与标准之间的那条路“网络实名制是一种趋势,我们讨论的是应不应该而非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本着这个观点,正方多次跳出了反方“建立网络实名制费时费力不具可操作性”这个圈套。而反方则据理力争,多次提出信息被贩卖,80%网民反对建立实名制这些实例。双方唇枪舌剑,巧舌如簧,难分高下。很快便进入到了总结陈词阶段,这是双方阐述己方观点的最后机会。正方四辩侃侃而谈“实名制让发言者有了一份责任”,并极具条理性地从“网络”“网民”“社会”三个不同的主体出发进行了总结。而反方四辩则继续沿着他们的“路”,从“趋势”和“提高全民素质为上上策”两个方面进行了更为概括性的总结,“实名制扼杀了公民发言的积极性,言论自由无从谈起。”

 

“我觉得辩论赛不仅仅是给了我们一个辩论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机会。当我们冷静下来的时候,应该不只思考如何在AB这两个辩题中权衡与选择,更应该找到一个自己的C选项。”徐菲温文尔雅,借用自己曾经参加辩论赛的经历介绍了经验并发表了自己对辩论的看法,她还对场上的选手的表现作了点评与肯定。

 

记者:姜恒聪    摄影:高远

 

 

最佳辩手

 

 

嘉宾点评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