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华院士为海大师生讲解“全球变化及其影响和对策”

作者:左伟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0-08-30 字号:

    本站讯 2010年8月30日,全国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全球变化及其影响和对策”的学术报告。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副校长于宜法、闫菊聆听报告。

    徐冠华院士指出,全球变化已成为媒体炒作的对象,政治家演讲的新宠,老百姓关注的焦点,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围绕这一热点话题,徐冠华院士从对全球变化的认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新飞跃,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对全球气候、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全球变化应采取的对策。

    报告伊始,徐冠华院士提出,当前所说的全球变化指的是近百年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大气、海洋、生物、土壤和岩石圈内发生的变化,研究全球变化问题,研究对象是地球。他结合着全球变暖、全球变化正在改变地球、全球变化中的中国环境、中国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等观测事实,引出了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始作俑者这一科技界的主导看法。同时,徐冠华院士列举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评估报告、人类碳排放的驱动力曲线等科学依据。针对有些科学家质疑人类活动引发全球变暖的观点,徐冠华院士则认为多种观点的交锋,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

   “全球变化超越了国界,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徐冠华院士指出,由于自然的逻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重大飞跃。在谈及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时,他着重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化的根本途径,此外,还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徐冠华院士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途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应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推广和应用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等。

    徐冠华院士说,我国全球变化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研究多针对国内,缺乏国际视野,缺乏必要的科学话语权。因此,我国应全面部署全球变化的科学研究,并从加强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相互影响机制、地球系统模式、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球观测数据同化和应用、全球变化经济学等问题入手。报告后,徐冠华院士回答了海大学子的提问,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

    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处、“985工程”办公室、“211工程”办公室、人事处、研究生教育中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法政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相关专家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后,徐冠华院士与海大的专家学者就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展开了座谈。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吴立新教授作了“海洋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汇报,海洋环境学院刘秦玉教授介绍了关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对全球变暖以及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课题。徐冠华院士在听取汇报后表示,希望中国海洋大学依靠学科和平台的支撑、跨学科人才队伍的培养,承担的国家重大计划和已取得的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全球变化研究方面为中国和世界做出贡献。

文:左伟 图:刘邦华

徐冠华院士简介:

    徐冠华,1941年出生,上海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专业资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1979年至1981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进修遥感科学。曾先后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任助研、副研、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科学技术部部长、党组书记。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