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维扬院士到海大做“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策的几点思考”学术报告

作者:李华昌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0-07-08 字号:

本站讯 2010年7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费维扬教授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第一会议室为师生们做了主题为“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策的几点思考”的学术报告。党委书记于志刚出席报告会。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费维扬院士用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作为引子,逐步展开了学术报告的相关内容。费维扬院士的报告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二是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三是又好又快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四是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五是加快先进的CCS技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的缩写,是将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的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费维扬院士通过图片对比、数据分析等形式,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应对策略。他讲到,气候变化已经是被广为认可的事实,我国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提出,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极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未来我国自然灾害将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他讲到,由于气候变化科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其概念与老百姓的经验发生冲突,由于怀疑论者不断地进行多方攻击,公众对气候变化已然陷入迷茫,科学报道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他表示,低碳经济实际上是循环经济的一种模式,它对应对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费维扬院士介绍了实现工业碳减排的主要途径,即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和碳捕集封存。他表示,21世纪将是人类从化石能源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时代;人类必须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其在能源供给中的比重,建立可持续能源的体系。费维扬院士表示,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到节能减排行动中去,改变高耗能的生活方式,从而减轻工业碳的排放。他还就大力加强先进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研究提出了建议。在报告的最后,费维扬院士还就发展海洋低碳技术谈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他说,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方面作用巨大。通过增加海洋的碳汇能力,发展海洋低碳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费维扬院士的精彩报告博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报告结束后,费维扬院士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助理李春虎主持。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卫栋、院长杨桂朋,以及师生代表聆听了报告会。

文:李华昌 图:刘邦华

附:费维扬院士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坚持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在应用理论知识和计算技术解决化工技术难题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科技成果。近年来致力于温室气体CO2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和科普工作。

社会兼职有:国际溶剂会议(ISEC)国际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协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会理事、《化工学报》和《化学工程》副主编以及“Jou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编委等。曾获国家级科技奖两项、国家专利金奖一项,国际奖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发明专利8项。

相关链接:

【特别关注】:倡导低碳生活 构建绿色校园

费维扬院士做报告

亲切交谈

合影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