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10年6月26日,王蒙与中国古典文学暨《庄子的享受》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逸夫馆多功能厅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海洋大学、安徽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享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盛宴。
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王蒙,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赵一凡,安徽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鲍康健,山东社联副主席薛庆国,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华军出席开幕式。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参加了研讨会分会场的讨论。
李华军在致辞中说,此次学术研讨会探讨的《庄子的享受》是王蒙先生继《老子的帮助》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传统文学、传统文化的力作,是他的辉煌巨著中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这部著作是对《庄子》所作的创造性解读和阐发,凝聚着王蒙先生对社会、历史、文化和人生的独特思考,思想深邃、主旨高远、意味深长。充分显示了王蒙先生不但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
李华军说,在王蒙先生的倡导和积极推动下,海大成功开设了“名家课程体系”、“驻校作家制度”、“名家讲坛”以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在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在王蒙先生的引荐下,严家炎、童庆炳、何西来、柳鸣九、朱虹、舒乙、叶嘉莹、华克生、顾彬、纪宇、余华、张炜、毕淑敏、迟子建、尤凤伟、莫言、王海等一大批海内外著名学者和作家成为中国海洋大学的客座教授和驻校作家,极大地提升了海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海大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王蒙研究工作,为推动和深化王蒙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薛永武主持开幕式。薛庆国、鲍康健分别作了发言,并预祝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在为期一天的研讨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融通、王蒙先生《庄子的享受》一书中的文学感悟和艺术思想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研讨会上,贾平凹对王蒙《庄子的享受》一书的文学及思想内涵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庄子难读”,读庄子,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人生感悟。同时,更需要“贯通”精神。他认为王蒙在作品中以老庄之学讲解自己的智慧,是一种“贯通古今与天地之气”的大智慧。
赵一凡则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指出“中国人的优越感植根于灿烂的文化中”,并以此表明庄子之学的博大精深。他通过剖析中国文化的深层变异,提出王蒙写庄子是“老来得道”,是痛快淋漓的精神大逍遥。
著名作家王海在发言中讲到,享受《庄子》的过程,是王蒙解读人生的过程,也是自我逍遥的过程。逍遥已不是狭义上的逍遥,它是精神的自我完善,精神上的巅峰化、高端化、超越化。
针对多位学者提出的五四时期庄子哲学受到否定的问题,武汉大学樊星教授在发言中表示,“我们要放下庄子哲学中消极的东西,并与马克思主义、儒家哲学高度统一起,取其精华、兼容并包。”同样针对此问题,中国海洋大学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温奉桥教授则以王蒙曾说过的“无为不是无所为,是大量地放弃,少量地选择,讲求效率”赋予了庄子哲学的时代意义。发言中,他从人生态度、文艺思想、文学创作三个不同的层面,探讨了王蒙与老庄的关系。
王蒙与中国古典文学暨《庄子的享受》学术研讨会与26日下午6点在海大鱼山校区胜利楼会议厅顺利闭幕。王蒙结合着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主题发言和分会场讨论总结道,《庄子》一书是首充满诗意的浪漫狂想曲,其超凡的想象、华美的语言、丰富的寓言故事都让自己十分欣赏。他表示,每每阅读《庄子》都充满着感情,而且是越读越有感情。王蒙表示,写《庄子的享受》是想还原庄子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以及创作意境,立足与现代对《庄子》进行全面的解读。
王蒙简介:
王蒙先生,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首席驻校作家。前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共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主要作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尴尬风流》、《青狐》。
文:左伟 鲍治成 图:符格意
右图:研讨会第一分会场(鱼山校区学术交流中心青岛厅)
左图: 研讨会第二分会场(鱼山校区胜利楼会议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