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里克斯的“世博日记”

作者:佚名来源:解放日报2010年6月22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0-06-23 字号:

今天打开邮箱,跳出一封邮件:“这是我写的文件。请看一下……”原来是我认识的乌克兰小伙奥力克斯的“中文习作。”

奥力克斯今年刚满22岁。自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后,一路“过关斩将”,从青岛来到上海,成了上海世博会乌克兰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虽说才学了两年不到,奥里克斯的中文已说得很溜,回答问题、担任翻译、维持秩序……每隔两天,人们就能在乌克兰馆见到这位“阳光青年”。

细细品味,奥力克斯的“文件”写得挺逗。以下就是这位普通外国馆工作人员心中的上海世博会:

大家来参加世博会,是因为大多数人觉得这是他们“一生一次”的机会。其实对外国的工作人员来说,同样也是。

去年起,我们就开始联系我们国家的政府、责任公司等,目的是成为自己国家馆的工作人员。我们中国海洋大学的留学生都注册了,但是录用并不容易。

每个国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一些西欧国家的要求是,工作人员必须对他们国家的历史有理解而且在那里住过至少3个月。流利的中文和英文是不用提的要求。我的一个德国朋友曾经在德国最好的一所大学学习,在中国留学过两年,学了三年的中文,可是她还是没有被德国馆录用。我能够赢得我现在的职位,也算是很不易。

现在大家肯定会明白,来到上海世博会的,都是来自各个国家、不怕困难、比较有竞争力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住在世博村,我们在C片区工作的,下班以后就坐世博大道公交车,再换世博村的工作人员专车。

以前我们都以为休息日可以去看别的馆,但是现在我们明白了,实际上休息日谁都不想再去世博园。打比方你是厨师,一周六天都在做饺子,到周日你也去另外一家饭店吃饺子―――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休息的时候,大家爱去外边,研究美丽上海。

上海世博会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护照狂热。虽然我们一天碰到几千位参观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这是什么馆?”“第几页?”“啊!盖错了!”……我们认为,看世博是为了学习东西,然后才是纪念品。学习还是更重要。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有时候去别的馆,故意问其他馆的工作人员一些我们知道答案的问题,还显得很着急的样子,然后为自己举动大笑一番……可见,我们各展馆工作人员的互相关系实在是好。大家都觉得工作人员是一个家庭的,发e-mail的时候,大家互称世博兄弟姐妹。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工作了近2个月。在世博会工作虽然很累,但我们觉得这是永远不能忘记的愉快回忆。最后我想说的是:请注意排队。来得及!

来源:解放日报(上海)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