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传统文化奥妙 感悟快乐人生智慧

作者:冯文波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0-03-30 字号:

    本站讯 2010年3月29日下午,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主任徐小跃教授在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为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中心组(扩大)做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的报告。中国海洋大学党政领导于志刚、李耀臻、于宜法、刘贵聚、董双林、张静、李华军出席报告会。党委副书记李耀臻主持报告会。

    徐小跃教授先从分析“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入手,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对比分析得出:文化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思想,而思想包含着“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要探询中国传统文化,就必然要先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徐小跃指出,中华文明源于对忧患意识的关注。《周易》中有一句名言,叫“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体现出中国人文传统、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改变天下、和谐社会、完善人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社会人生”。

    随后,徐小跃教授以孟子的名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来阐述人之为人的真谛。他说,孟子所说的“几希”,就是儒家所说的良知、良心、德性,而且是人特有的,与生俱来的。徐小跃教授说,做人要保持着自己的良心、良知、德性,如果把这仅有的“几希”也丢掉了,就不能称之为人,与禽兽无异。

    徐小跃教授通过对儒、道、佛三家的对比分析后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中华文明是一种强调关系构建的偶性文明。今天的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其渊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文明、偶性文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儒家有为精神的体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人的积极有为的行为方式的写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反映。

    “止于至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成人成圣的境界。中国古人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来描述这种境界。达到这个境界,就是儒家所说的自由的境界。他通过“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向大家阐述快乐人生的真谛。

    在三个小时的演讲中,徐小跃教授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既有对传统文化神圣性的敬畏和崇敬,又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演讲中,徐小跃教授把深奥玄妙的传统文化智慧融汇于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描述之中,用原汁原味的先贤哲思弹拨着现场听众的心弦,用自身独到的体悟来净化着现场每个人的灵魂,用浸润千年华夏文明的文化精髓提升着听众的生命境界。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中心组成员,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学校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聆听了报告会。

文/图:冯文波

徐小跃教授在做报告

附:徐小跃简介

    徐小跃,1958年生于安徽滁州。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主任;南京大学“哲学概论”首席教授,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获授南京大学以及江苏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佛道思想、中国天人之学以及中国宗教与民间宗教的教学和研究。著有《禅与老庄》、《罗教与〈五部六册〉揭秘》、《罗教与禅宗》、《禅林宝训释译》等,与人合著《中国无神论史》、《中国宗教史》、《哲学概论》。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