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瑒:“无心”插柳柳成荫

作者:郑晓筠 姜丛斌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9-12-20 字号:

  “应该说,杨进入大学的起点比较高,她在高中担任班长,无论是学习、实践,在中学时期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也就是这样自信的状态,让她在大学期间也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课堂上、自习室里、辩论场上、生活中,她的专注,向着目标不懈努力的韧劲儿成为‘自信’的另一种诠释。”

——钟媛 杨的辅导员

“杨,聪明、善于安排自己的事情、学习效率高、目标明确——入学来一直担任团支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郭秀军 杨的班主任

    环境工程2006级杨:“那时的我还不能确定将来的发展方向,保研、考研、出国、工作抑或其它——毕竟,四年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实在太多了。于是,我便告诉自己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让每一条路到了自己的脚下都能化为坦途。”

  成功保研,似乎是大学生涯的完美结局之一;功成名就,仿佛等同于幸福生活的来临。但记者采访杨瑒当天下午,她却是风尘仆仆地从实验室赶过来——她研究的项目刚刚在SRTP报告会中拿到了优秀奖。“优秀奖只有一个名额,从所有的项目中评选出来,所以我还是挺高兴的。”解下围巾的她拂了拂头发,冲我们微笑,温暖的笑容让空荡的教室顿时不再冰冷。

无论何时 她总是带着温暖的微笑

  眼前的这位女孩,穿着黑色的风衣,白皙的脸上带着一朵浅浅的微笑,含蓄而内敛的装束一如她的处世态度——低调。

  犹记当初,杨瑒曾拒绝我们的采访请求,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平凡了。然而,在一长串足以让普通人惊叹不断的荣誉面前,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其实我做的每件事都很普通,只是因为做得多了,所以显得有些不同而已。”

  现已被保送至同济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杨瑒,曾经担任环境工程2006级团支部书记、爱心社同伴教育项目部部长、院学生会实践部副部长。国家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优秀团干部”、“最佳辩手”……这些都是属于她的荣誉。而两次获青岛国际帆船赛“每日之星”志愿者称号、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赛的志愿者活动、获得玛丽斯特普国际公益组织同伴教育“优秀志愿者”称号并应邀到青岛文艺广播电台录制有关同伴教育的节目……这些经历,则使她在众多荣誉的光芒中显得与众不同。

  她做事似乎总是跟着感觉走,像极了她爱的那个率性而为的三毛:听说辩论赛要开始便立刻报名、看了一场同伴教育活动便立志投身大学生“性”知识传播事业、发现志愿者招募便兴冲冲地跑去填表、临时起意便决定参加保研面试……就是这样走走停停,不错过人生的每一道风景,杨瑒体验着四年的大学生活旅途。

《我的快乐天堂》——充实的课外生活

  大一的时候,杨瑒和众多的新生一样胸怀满腔的热情进入大学的天空。带着一颗好奇的心,杨瑒在担任班里团支书的同时又加入校学生会学术部、院学生会实践部、爱心社和环境保护协会并参加了当年的辩论赛,充实的课外生活的另一个呈现面是忙碌。

  “辩论赛,思辨能力的培训课”

   生活总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杨瑒给自己的每一部分都留下一个美好的重点回忆——伴随着大一生活的是辩论赛。讲起辩论赛,杨瑒说,它就是一场对参与者思辨能力的大培训、大考验。辩论赛过后,你会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全面、思维更有纵深。

  校辩论赛的赛程特别紧张,周五的比赛要周二才抽签选题目,赛前大家只有两天时间进行准备,因此队员们常常必须通宵达旦地讨论。讨论辩题、搜集资料、模拟演练,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下,伙伴们于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建立起浓厚的友谊。

在五子顶的“群英会”(左三为杨

  回忆起自己的“战友”,她的脸上浮现起对这份友情的珍重:他们会在重阳节相约同登五子顶,远眺群山峻岭,鸟瞰海大风光;他们会在中秋节找到七区五楼的草坪,然后对月抒怀,把酒言欢;他们会在每个人生日的时候去蛋糕店订做大家亲手设计图案的蛋糕,然后看着师傅制作出大家对寿星的专属祝福。杨瑒还忆起自己第一次为讨论辩题而熬夜时傻傻带着被褥到教室,被同伴“耻笑”的有趣经历:“大家说,杨瑒平时12点睡,今天熬夜,11点才睡。”说完她自己先呵呵地笑了起来。

  辩论赛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打得酣畅淋漓,最后却止步于半决赛。在逸夫馆雄姿英发、侃侃而谈的梦想破灭了,留给每个人的是无尽的失落。但是杨瑒以另一种姿态——大会主席——“杀”进了大家梦想的殿堂。只是,坐在赛场正中央,她的心中五味杂坛:望着两侧激烈地唇枪舌战的辩手,望着手边金光灿灿的奖杯,她多么希望站在台上的是她和队友、捧起奖杯的是她和队友。

  第二年,她退居幕后,开始带下一级的小辩手。看着他们在场上神采飞扬,她跃跃欲试,却在犹豫再三后选择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做了师父,她便总是想着怎样才能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有时候场上的孩子们在关键地方思路混乱或者被对手反驳得无话可说时,我在下面看着真是像热锅上的蚂蚁——想帮忙却帮不上,干着急啊!”她亲切地称徒弟为“孩子”,却忘了自己也是花样年华。

  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徒弟身上,悲剧却再次上演。这也成为她在辩论赛中最大的遗憾,然而,她却明白——正是因为这样,才显得这段经历是如此难忘。

  “同伴教育,我为你感到骄傲!”

  爱心社是杨瑒中途加入的一个社团:被在爱心社的同学王龙玺拉着参加一次同伴教育的活动之后,她便决定加入到这个社团中为大学校园中比较隐晦的“性”知识传播事业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她第一次参加同伴教育时尴尬得头都不敢抬,但第二次便从坐在台下变为站在台上的主持人了。“既然已经选择,我就必须尽快适应。”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种工作,爱上了这种同龄人之间的互相教育学习。开场带着同学们做游戏,为的是破除尴尬,拉近距离;开展同伴教育,为的则是让大家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玛丽斯普特曾经给主持人们发了一个背包,上面赫然写着的“生殖教育”让所有人平时都不敢背,杨瑒却觉得“既然你都成为主持人了,这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于是,教室外,自习室中、食堂里,背着包的她成了众人指指点点的对象。走在路上,她会以为周围的窃窃私语是自己幻听,但事实上,如果她回过头,会看见大家投向她的质疑目光和异样微笑。当然,这些她都无所畏惧,短途旅行时,她依旧背着它出去玩,不理会他人的误解。“同伴教育不肮脏,我们自己要先接受它,才能把它介绍给更多的人!”

  就在121——每年的“艾滋病日”,爱心社的同学们照例进行普及艾滋病知识、提倡关爱艾滋病人的“红丝带”活动,她还上前拿了一枚丝带别在胸前。“我虽然退社了,但是我看到他们在做宣传,内心依旧心潮澎湃。”巧合的是她在校园碰到了原来同在爱心社的“旧部下”,瞥见对方胸前的标志时,她微笑了——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同伴教育的魅力。这是他们曾经为之共同付出的事业,也是见证她成长茁壮的勋章。

  她还笑着说,将来去了同济大学,希望能把同伴教育也带到上海去,毕竟现在同伴教育在中国的普及率依旧不够高。温柔的脸上闪现的坚定神情让我们看见了她对信仰的执着。

  “志愿者,小人物也有大贡献”

  当话题转到志愿者上的时候,杨瑒脸上掠过一丝兴奋的表情。当一名优秀的志愿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很多人都在干过一次志愿者后便退缩了,而杨瑒却连续两年加入帆船志愿者的行列,原因朴素的只有“喜欢”二字。还记得当时面试时,面试官严肃地问了她一个问题:“志愿者很辛苦,你能坚持吗?”她点点头,认真的模样令人不由得为之动容。于是,她被接纳为志愿者大家庭的一员。

灿烂的笑容是志愿者最好的名片

  确实,当志愿者很累很苦,而杨瑒选择的观众服务又是最累的项目之一。前期培训便耗费了她大量精力——专业知识讲解、多国语言培训、救生圈使用、急救知识培训……而且,青岛的天气永远那么晴朗,海边的阳光永远那么灿烂。志愿者队每天都给大家发一瓶防晒霜,清晨厚厚地涂上一层后,中午还需要补涂一次:“川流不息”的汗水总是会冲掉大部分“防护”。曾经有一次,杨瑒因为嫌热将披散着的头发扎起来,却忘了在后颈涂抹防晒霜,于是当晚回去后那儿便红肿晒伤了。

  杨瑒甚至还为志愿者工作得过咽炎——因为她总是扯着嗓门说话。在防浪堤上,选手的身影小如芝麻,片片白帆早已化为点点绰影,这个时候她就是观众的眼睛,拿着扩音器的她要随时为大家讲解现场实况。她总是强迫自己的音量大一点,再大一点,她希望自己能被每个观众听见。“虽然后来痊愈了,但是我现在说话总是不敢太大声,因为嗓子比以前娇弱多了……”说着,她摇了摇手中的水杯,“我现在常常带着它,保护嗓子。”吐吐舌头,她做了个调皮的表情。

  每天在太阳下暴晒八个小时,起早贪黑地工作,说不苦不累是假的。但是当杨瑒听到坐在观众台的老爷爷那一声“小姑娘讲得真好”时,当观众离席前拥挤着围过来想和她合影时——这份来自外界的认可便能抵消一切劳累,一切辛苦。

  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分属不同年龄段,但所有人都没有私心,只是想为国家做点贡献。杨瑒说,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为国家举办奥运会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但个人的能力实在有限,幸运的她争取到做志愿者这个机会,真的感到十分荣幸。

志愿者大家庭的全家福(第一排左一为杨

  做志愿者的日子教给杨瑒许多东西,同队的六十多岁的老年人志愿者身上焕发的朝气与活力、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无私奉献,都让她从中读出了这样一句话:每一次付出都会有回报,很多意外的收获都是当时想不到的——只要用心去做,一切不会徒劳。

  参加了这么多的课外活动,记者问杨瑒哪一个是她最喜欢的。杨瑒打了一个幽默的比方:“我有三个儿子,要我在短时间内思考出我更喜欢哪个,这不是欺负我吗?”的确,在她眼里,每一次参与都不是刻意,但每每到了最后,她才发现,自己已经收获了满满一箩筐的幸福回忆和宝贵经历。

《闹学记》——学习,拼的是效率

  很多人不禁疑问了,穿梭于这么多的社团活动,她的学习与工作是如何平衡的?杨瑒给出的答案清晰而明确:少玩。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不牺牲个人的娱乐,还要在学习上有所成是不可能的:在大学三年中,除了要买生活必需品,她从来没有因为想购物而逛街;她几乎没看过几场电影;她很喜欢海鸥剧社,但三年来也只有看过三场话剧。

  有所失必有所得。牺牲了娱乐时间换来的不仅仅是奖学金,更多的是获得丰富经历、骄人成绩时的成就感。很多时候,杨瑒爱这种忙碌的生活——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让自己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她甚至在排队买饭时都会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来记忆单词,丝毫不理会旁人的眼光。“时间是挤出来的,全部看自己。”把分秒时间利用起来,这就是杨瑒规划时间的秘诀。

  在复习的过程中她追求精益求精,从不敷衍自己。只要是老师强调过的重点内容,杨瑒都会拿出时间来认真复习,并且,只要是复习过的内容就一定记得扎扎实实,不会出现似懂非懂的情况。在专业课十分繁忙的大三生活中,杨瑒连续参加了GRE和托福英语考试,考试的准备过程无疑是一场艰辛的拉锯战。杨瑒讲起那时的生活状态:拿着一本厚厚的单词书,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重复背,每一本书重复背几十遍,有时一背就是一天,背得昏天黑地。

  她也曾经迷茫过: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是坚持下来的杨瑒告诉我们:在最苦难的时刻,千万不要去质疑自己,因为这时的想法都是消极的。我们只要告诉自己——请别轻言放弃。

  杨瑒的“保研”之路与他人相比,可以说相当另类。没有参加夏令营,没有与导师见过面,只是在得知自己拥有“保研”资格后,经过两、三周的仓促准备,她便向校方提交自己的个人简历,并且在得到同济大学面试通知后的第三天便踏上了去上海的征程。关于成功被录取,杨瑒把这份意外归功于运气,但哪一份成功者口中的运气不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呢?

  被保送为同济大学的研究生后,杨瑒的学习热情一如往昔。现在她在做研究性课题,每周需要给导师上交两篇报告。张弛有度的工作生活让她感到自在的充实。

《梦里花落知多少》——扬帆起航,生活重新出发

  记得当年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树梢鸟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大学如梦,四年时光匆匆流逝。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一朝梦醒,却已恍如隔世。然而,三场季节的轮回,见证了一个生命的茁壮。正如杨瑒喜爱的话剧,一幕戏的完结是为了另一幕戏的开场。在海大的舞台上,她谱尽了自己的华章,换一个背景,她一样可以创造精彩。

  “人生总是在进行角色的转变,现在我要去准备读研究生了。做实验,就不能浮躁,要把心收回来了。”她静静地说。

 

  热忱有时候足以诠释生活的全部。她总是说,“兴趣”是一切的缘起,她所有的收获总是于无形之中得到。如此精彩而随性的生活体验,算不算 “无心插柳柳成荫”?“兴趣”加“热情”,最后她把自己付出努力的动力归结在这两个词上。

  也许,就是这种烙印在内心深处的对生活的热爱,让生命在成长的角落中静静绽放,让杨瑒在未来的天空中愈加自由地翱翔。

记者:郑晓筠 姜丛斌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张开双臂,不仅追想过去,也迎接美好未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