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版“本草纲目”

作者:陈琳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2月10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9-12-14 字号:

300余位中医药、海洋药物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耗时五年撰就的《中华海洋本草》,被业内人士称为“海洋类本草纲目”。
  
  翻深山、闯峡谷、涉江河,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沐雨卧雪。400多年前,明代中医李时珍,花费27年时间,在艰辛和苦难中,撰就《本草纲目》。
  400多年后,“现代李时珍”的身影出现在了海上。为了编撰国内第一部海洋药物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的权威工具图书――《中华海洋本草》,国内中医药、海洋药物等领域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对我国海域开展了大规模海洋生物资源系统调查。
  这部被业内人士称为“海洋类本草纲目”的皇皇巨著,从最初的立项筹备,到日前正式出版发行,花费了整整五年时间。
  考验与惊喜
  “呕吐,就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一下子,稀里哗啦,什么都倒出来了。”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教授王长云研究海洋生物20载,出海采样却是头一遭,他对这个“第一次”记忆犹新。
  2006年,接下了编撰《中华海洋本草》编撰任务的王长云,带领着他的“采药团”来到了南海海区。为了节约经费,王长云将“采药团”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三个人,租用了当地渔民的小渔船出海“采药”。
  晕船成为他们面临的第一道关口。“不能返航,要抓紧时间。”已经晕头转向的王长云,竭尽全力向掌舵的渔民摆摆手。“即使是借小渔船,加上实验器材,我们这些人一天出海采样的成本少则两三万,多则四五万。在海上真的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问题还不止晕船,“有时候一网下去一场空,没有一个需要的生物。”看着队员们把满网满兜的海味重新倒回海里,在一旁掌舵的渔民不解地问:“你们花那么大的代价,龙虾、鲍鱼都不要,就是为了捞一点不值钱的海草?”王长云只得苦笑。
  大海一面考验着这些当代“李时珍”,同时又不断为他们带来惊喜。一天清晨,王长云搭乘渔船行驶到海南三亚梅山的一个海区。突然,一个队员用手指着海水:“看,西班牙舞女!”王长云和同船队员一起朝手指方向看去,只见一个颜色艳丽的软体动物正在水中缓步移动,轻柔的鳍像红色的裙摆,在水中翩翩起舞。顿时,渔船沸腾了。“果然是西班牙舞女。”行事素来冷静的王长云,也忍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这种后鳃目动物,姿态颇有几分西班牙舞女的美艳,故得此名。“这种百年一遇的珍稀海洋动物,是研究海洋活性天然产物绝好的材料。大多数人只能从照片上一睹它的‘芳容’。”
  更让王长云惊喜的是,他和他的研究生发现,南海柳珊瑚中含有一种名叫前列腺素的活性化学物质,是抑制肿瘤的良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家在加勒比海域的柳珊瑚发现了高含量的前列腺素,我国的专家也开始在国内的海域搜寻目标。但一直没有结果。”王长云认为,他们这次的发现有很大的偶然性。“你也可以认为是运气,是大海回馈给我们的礼物。”
  “辞海”与“新华字典”
  “物竞天择。生长在高盐、高压、缺氧、缺少阳光的海洋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物,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体内积累了大量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特殊生理活性的物质,是开发新型海洋药物和功能食品的重要资源。”《中华海洋本草》的审编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陶建生说。
  “其实,我们的祖先对海洋生物药用价值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陶建生说。“编纂一部全面总结中国海洋本草发展、研究成果的权威著作,是我国中医药研究专家学者多年以来的共同心愿。”
  《中华海洋本草》全书由《中华海洋本草》主篇与《海洋药源微生物》、《海洋天然产物》两个副篇构成,共9 卷,引用历代典籍500 余部,现代期刊文献5万余条,合计约1400万字。据《中华海洋本草》主编、原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透露,下一步,他们将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出版《中华海洋本草》的不同版本。
  “《中华海洋本草》对医学工作者、海洋产业工作者来说,是一部权威的‘辞海’。” 陶建生认为,要让《中华海洋本草》进入更多普通读者的书架,“就要把‘辞海’缩写成普通易懂、简单易查的‘新华字典’”。这样,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海洋药物知识,促进全民身体健康,同时呼吁人们珍惜、保护海洋资源。”

作者:陈琳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