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人组"赴上海 将奔南极执行三大任务

作者:陈浩杰来源:半岛都市报2009年10月9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9-10-10 字号:

10月8日,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吹响集结号,全国各地的251名考察队员在上海集结。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驻青科研院所的5名科考人员,当天从青岛赴上海集结,计划于10月11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奔赴南极。

这5名青岛籍科考人员分别是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永山 、硕士研究生杨光,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薛宇欢、刘延亮,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郑少军,他们将随船奔赴南极考察,其中,张永山是有名的“老南极”,有多次南极考察经历。他们主要是在南大洋开展科考任务。

据介绍,本次考察中来自青岛的科考人员,将承担三大考察任务,包括《南大洋磷虾资源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南极普里兹湾冰间湖长期锚系潜标观测》、《普里兹湾表层环流的漂流浮标观测》、《埃默里冰间湖空投XCTD和航拍观测》、《普里兹湾冰下海洋剖面观测》等科考项目。

三大任务

首次长期定点“烧钱”观测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教授陈红霞作为负责人,承担《南极普里兹湾冰间湖长期锚系潜标观测》和《普里兹湾表层环流的漂流浮标观测》两个项目。

“南极普里兹湾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点海区,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中尚未开展相应的长期观测 。我们这次承担的南极科考项目,将是我国历史上对普里兹湾首次进行定点 、长期、连续观测。”陈红霞说,这种观测也是目前为止针对南极开展的最有价值的观测方式,通过这种观测 ,可采集到南极海平面变化、水温变化等各种海洋因素。

据陈红霞介绍,采用锚系潜标系统和漂流浮标进行观测,都是一项相当“烧钱”的观测方法。锚系潜标观测历时约3个月,花费至少在百万元,而漂流浮标观测,是采取往海里投掷浮标的方式进行观测,浮标中带有卫星通信系统,可实时传递观测信息,“因为浮标回收的成本太大,浮标的使用都是一次性的,每个造价2万元以上,这就意味着我们扔一次就等于扔掉2万多元,而这次考察要扔掉20多个。”陈红霞说。

摸磷虾“家底”了解气候变化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负责的是《南大洋磷虾资源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项目。由于孙松身在美国,记者通过采访相关人士,对该项目进行了大致了解。

“南极磷虾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仅南极磷虾这一种就足以维持以它为饵料的鲸鱼、海豹、企鹅的生存和繁衍。”据专家介绍,南大洋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磷虾是地球上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形成了巨大的潜在渔业资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极主要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过程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课题,将对南极磷虾进行调查研究,建立南大洋磷虾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时空变化格局的指标体系,为研究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提供直接证据和重要指标,为我国在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由于南极磷虾在南极生态系统中的控制作用,还可利用监测磷虾负生长的出现、负生长的强度来预测整个南极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了解南极的气候变化。

航拍南极“世外桃源”冰间湖

《 埃默里冰间湖空投XCTD和航拍观测》、《普里兹湾冰下海洋剖面观测》两个项目的负责人为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史久新,他是极地考察的“老熟人”,曾多次到南极和北极考察,有非常丰富的科考经验。有着南极“世外桃源”之称的冰间湖,一直是史久新长期关注的研究对象。

结冰的海面上没有结冰的区域,该区域就叫做冰间湖。南极的海冰中有许多冰间湖,而冰间湖里的水不结冰,一直让科学家感到好奇 。但由于冰间湖四周被厚实的冰层包围或覆盖,科学家即使乘坐专门的考察船也无法看到它们,长期以来,人类对冰间湖的研究非常薄弱 ,但它是当今极地海洋研究的一个热点 。

在第24次南极考察中,史久新曾搭乘直升机将3枚自动观测探头投放到冰间湖中,测量从海面至1000米深度的海洋温度和盐度,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南极冰间湖开展现场观测。这次,他们将继续利用直升机向冰间湖中施放XCTD(电导率温度和深度测量仪器),进行海水温盐剖面观测。同时,在直升飞机上安装航拍设备,飞机沿着冰间湖的边缘以固定的航高飞行,开启航拍设备,自动对海冰进行连续拍照(每8秒一幅照片),获取冰间湖观测数据。

  生活揭秘

南极能上网聊天很奢侈

真正的南极生活是什么样的?曾多次参与极地考察的陈红霞向记者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南极除了白雪就是冰川,基本上没有什么植物。”陈红霞说,南极的冰川很厚很硬,连导弹都打不穿。在南极,一年到头只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是夏天,这个时期白雪融化,但冰川依旧,还会经常下雪,不过没有风的时候,天气还是比较暖和的。

“南极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虽然在那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那里的生活已经比过去好了很多。”陈红霞说 ,科考人员在南极的生活,分为在船上、陆地(内陆冰盖)上和站(工作站)上三个阶段,其中条件相对艰苦的是在站上,其次是在船上。由于船上带的新鲜蔬菜一般只能吃两个月,达不到及时补充的条件,所以科考后期,科考人员只能靠吃维生素片来补充营养。

在南极,工作之余有没有什么消遣活动?陈红霞告诉记者,“雪龙”号科考船上为科考人员提供有健身、活动场所,在船上也有卫星电话可以使用。而在南极考察站,从去年开始还可以上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是稀缺资源,上网聊天还是件很奢侈的事,即使是收发邮件,账户开通数量也都有限制。

记者:陈浩杰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